第1部分(第2/4 頁)
就是他的這種寶貴的精神。
環境是不可苛求的,大自然間自有它的公平法則。很多人喜歡哀嘆“生不逢時”,而事實上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傑出者誕生。只有敢於逆流而上的人,最終才能引導潮流。
機會也不是隻鍾情於某些得天獨厚者,自古到今,大多數的風雲人物都是崛起於草莽之間。
所以與其空洞地讚歎那些成功者的輝煌成就,不如虛心學習他們內在的動人之處。
史玉柱在他創業之初,並沒有多少值得別人羨慕的優勢。僅僅4000元錢的啟動資金,無論在當時,還是在現在,都不是一筆鉅款。他最初所依仗的最大資本——編寫程式的能力,1989年在深圳創業的人中比他高明的人多得是,到現在更是數不勝數,但是惟有他以及其他少部分人能夠脫穎而出,史玉柱憑的就是為了心中的目標,不畏困難、奮力拼搏的那股勁。
當然,史玉柱還有其他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借鑑學習。比如他把握機會的能力、頗具特色的營銷手段和經營方式。
我認為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史玉柱戰勝失敗的勇氣。史玉柱在1997年失意之時,負債億,很多人都說史玉柱完了,周圍朋友和媒體都在評論和“###”他的失誤。在巨大的壓力中他挺過來了,東山再起,短短三年,還清了債務,而且再次躋身國內億萬富豪行列。這更加說明,在成敗之間起到關鍵作用的還是一個人的內在鬥志。
史玉柱的傳奇經歷告訴我們不要畏懼失敗。任何人都無法躲避失敗,成功的人成功之處很大部分就在於如何對待失敗。史玉柱曾說:“當巨人一步步成長壯大的時候,我最喜歡看的是有關成功者的書,在巨人跌到之後,我看的全是有關失敗者的書,希望能從中尋找到爬起來的力量。”面對失敗,史玉柱不斷總結,不斷完善,不斷進步。他在迷茫的時候也要向別人虛心向別人求教,他在沮喪的時候也需要別人不斷地鞭策和鼓勵。
史玉柱的傳奇經歷將一直是中國、乃至世界成功與失敗的標本。我們學習他的成功經驗是為了更加成功,我們學習他的失敗經驗也是為了成功,希望透過此書能讓讀者領悟一些成功與失敗的真諦,這也是我寫此書的初衷。
此書得以順利完成,要感謝亞洲資本論壇主席李俊、中央電視臺《贏在中國》總製片人王利芬、《中國企業家》雜誌社社長劉東華、品牌中國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永的大力支援;感謝巨人投資集團湯敏、王煦等提供幫助、審閱書稿和提出修改意見。同時,還要感謝好朋友新華、文輝、良忠、子平等的鼓勵和幫助;徵明、張路幾易其稿,辛勤筆耕,歷時一年多終於做成這部書稿,雖然仍然有些不盡如人意,但已經做了非常大的努力了,真誠的感謝他們。
。 想看書來
序不畏失敗和苦難的真英雄(2)
“夢想年代,財智人生系列”叢書已經推出的《分眾的藍海》、《誰認識馬雲》、《盛大傳奇》等書,受到了廣大中青年讀者廣泛熱烈的歡迎,這對我們是很大的鼓勵,也是無形的鞭策。感謝讀者們的厚愛,我們一定要創造條件,盡最大努力把後續的圖書做得更加精彩,也真誠的歡迎廣大讀者對我們提出批評意見和建議。讀者來信請發Email:lsying7966@,或登陸我的部落格://blog。sina。/liushiying。
是為序。
夢想年代,財智人生系列叢書主編劉世英
2007年3月北京西釣魚臺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巨人歸來的不死傳說
每個人的生命過程都是一段漫長的故事,區別只在於有的精彩,有的平淡。
在中國的企業家歷史上,恐怕能配得上“傳奇”二字的並不多,而史玉柱便是其中之一。
史玉柱,這個曾經唱響神州大地的名字,曾經被主流媒體熱烈追捧,曾經被無數青年視為堪與蓋茨齊高的偶像,“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團”一度在神州大陸家喻戶曉,並且曾在《福布斯》公佈的中國大陸富豪榜上名列第八。
但上帝和他開了一個玩笑,接著他遭遇了事業的滑鐵盧,幾乎在一夜之間從巔峰直落至深谷。事業的破產使他再次名聞天下,也迫使他“落荒而逃”,從此隱姓埋名近乎三年。
三年過後,在人們漸漸淡忘“史玉柱”這個名字的時候,他卻東山再起,捲土重來;憑藉“腦白金”,再次登頂人生高峰,演繹了一段感人致深的企業家不死的傳說。2004年,成立上海征途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進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