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總序:夢想年代
1992年,當星巴克股票在納斯達克上市時,霍華德·舒爾茨春風得意地告訴整個世界:“我是一個夢想者”,然後星巴克果然成為世界商業的奇蹟;而當保羅·阿倫與比爾·蓋茨漫不經心玩電腦時,其不著邊際的夢想在某一天弄出了微軟這個全球最大的商業怪獸。
知識經濟時代,夢想年代,一切皆有可能。
夢想者的思緒不會停頓,夢想者的靈感源泉也不會枯竭,只是當夢想飄蕩到中國大陸的上空時,粉紅色的夢幻變成了金色的輝煌。
中國經濟的整體“牛”市,許多青年“財”俊的誕生則是順其自然而水到渠成的過程。儘管他們活躍於不同的領域,“把玩”著屬於自己的戰略技巧,但他們卻有著共同的執著性格和那顆追尋夢想的勇敢的心。
當然,成功與失敗的此消彼長與亙古碰撞,意味夢想中總是有人歡笑有人憂。有實現夢想的達人,但更多的人則是從夢想的巔峰失足跌落,或從夢想的破滅中失聲驚醒而嘗試著重回夢想。
“稜鏡”原本為一物理學術語,意指複合光透過“稜鏡”分解為光譜;以“稜鏡”對人對事進行###的解析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所以,廣天響石專家團陸續推出的“夢想年代,財智人生”系列叢書大抵會有一箇中心:“聚焦財智領袖”,兩方面基本內容:其一,演繹各業界“大腕”中脫穎而出的領跑者的精彩人生,展示夢想年代的亮麗風采,並追尋其成功的背後;其二:也不忘拾遺補缺,將失敗的例子透析給讀者,知其然,亦究其所以然,使讀者避開夢想中的陷阱,更加無限地接近於成功。
格物致知。以史為鑑,歷史是洞明得失的鏡子;以人為鑑,他人之經歷是問鼎巔峰的捷徑。時勢造英雄,人生是個大舞臺。在這個夢想年代,誰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夢想;誰都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您也不例外。
序不畏失敗和苦難的真英雄(1)
在史玉柱叱吒風雲的時候,人們探討的是他的成功秘術。
在史玉柱馬失前蹄的時候,人們談論的是他的受挫真由。
在史玉柱東山再起的時候,人們讚歎的是他的不屈精神。
其實每一個人都是複雜的組合體,就像宇宙間的每一個星體,所有內在和外因,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他的執行軌跡。
於是有人說:史玉柱就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民營經濟的一塊活化石,在他身上,沉澱著整個時代的痕跡。如果只從某一方面入手,就無法真正瞭解這個充滿爭議的人物的全部。
史玉柱早期的成功,既是他個人努力的結果,也是當時中國經濟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如果沒有東南沿海相對寬鬆的大環境,以及全國日益發展的市場需求,史玉柱就不可能在短短的五年時間裡,成為享譽一時的大陸富豪;如果沒有鄧公南巡給中國的改革開放帶來一股春風,史玉柱也不可能在移師珠海之後,僅僅兩三年時間就把巨人公司經營成當時中國第二大民營企業。
在那一個時代,除了史玉柱,還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企業家,他們中有的像流星一樣一閃即逝,有的現在仍活躍在經濟發展的汪洋大海中。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符合“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普遍規律。這個世界是殘酷的。
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不僅迅速把史玉柱催生成一個真正的“巨人”,某種程度上也導致了“巨人”的早衰,突出體現了當時初具規模的民營經濟免疫力不足的嚴峻現實。“巨人”在這段時間發生的“巨人大廈問題”、“腦黃金廣告被禁事件”,從根源上講就是史玉柱這個最具代表性的民營企業家,尚缺乏駕駛這艘“企業鉅艦”的正常心態和能力。當他從失敗當中得到深刻教訓並經過深層反思之後,他便真正成熟起來,漸漸從一個優秀的“經營者”蛻變成睿智的“資本家”。這個曾頗以“零負債”為傲的人竟然在2002年後主動向金融投資靠攏,充分說明了他從內心到行動的徹底轉變。
但無論是在他創業之初,還是在輝煌之際,乃至在淪落之時,以及在重生之後,他的血管裡都始終奔騰著勇往直前、不畏困苦、不甘人後的熱血。
正是這種永不屈服的精神,使他能夠首先放棄安逸而平淡的仕途,又不滿足於暫時的輝煌成就,接著又不甘於失敗的低谷,最後還不駐足於失而復得的領地。
從平庸中崛起,從失利中掙扎,從弱勢中奮進。這很容易聯想到戰場上勇往直前的戰士,每一個足跡都是一曲蕩氣迴腸的雄壯戰歌。
學習史玉柱,首先要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