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又有古語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正當風光無限好的巨人集團在史玉柱的帶領下一舉獲得政府親睞,得到政府的重獎時,鎂光燈背後的那個史玉柱早已不再光彩動人,令他焦慮與憂心的事情一樁一樁地發生了。
1.內訌:廣東首宗計算機軟體僱員侵權案
事情的起因大致可以追溯到史玉柱獲得珠海市科技大獎,也就是一輛白色奧迪,一套103平方米的住房以及大約63萬的現金獎勵。對於這些財物的獲得,即使史玉柱本人並不在乎,但身邊的人總會有眼紅的。不知是不是一種巧合,在史玉柱獲獎的幾天之後,巨人集團開發部的一批技術骨幹先後辭職。這種“倒戈”般的辭職,其理由很簡單:勞動的“再分配”問題。史玉柱起初並沒有理會這個問題,因為與其委曲求全地平息這一場辭職事件而換來更多人的不滿,不如讓這些好事者離開巨人。
然而,萬萬沒有料到的是,對於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巨人來說,一場幾乎有些“滅頂”意味的戰爭開始了:那些不滿的辭職員工中,有不少曾經是巨人研發專案的技術骨幹,他們的憤然離去中似乎夾雜著些許怨恨的複雜情緒。於是,其中一位不知名的辭職員工竟將巨人集團開發的技術據為己有,將其擅自轉讓給了位於珠海之鄰的深圳的某電腦公司。再經過包裝,成為“某某超級多視窗辦公系統”,而該系統竟與巨人的M-6405(M-6404)的升級產品一模一樣。無論從技術上,還是程式方面,均如出一轍。顯而易見,這次巨人事件與辭職員工不無關係。對於巨人來說,人才的流失早已成為一種事實,而此刻的史玉柱似乎已經無法忍受巨人漢卡的利益入侵。在此之後,面對深圳公司的市場拓展所帶來的威脅,史玉柱不得不被迫降價銷售巨人漢卡,損失不計其數。
深受計算機軟體侵權之害的史玉柱已經有些出離憤怒了。他無法預料這些掌握了巨人集團核心技術的骨幹們還會做出什麼樣的舉動。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線,但是這個底線的尺度卻是不盡一致的。儘管史玉柱不願意對人性做最壞的猜想,但是捍衛巨人,捍衛巨人的每一寸利益卻是他責無旁貸的責任與義務。於是,廣東省首宗計算機軟體僱員侵權案在史玉柱的萬般無奈中被搬上了法庭。
巨人集團毫無疑問地成為了這場官司的贏家,但是巨人集團的損失卻已成為永遠的一處傷痛,無法彌補。
“吃一塹,長一智”,對於史玉柱和巨人集團而言,唯一得到的便是一個代價沉重的教訓。自從侵權事件之後,巨人集團加強了企業員工的專利認識。巨人集團以簽訂文字形式的保證書的方式來約束員工對技術成果的使用規範。根據集團的內部規定,員工在巨人集團參與開發研製出的技術與產品,所有權歸公司所有,不得侵佔、隱瞞和轉讓他人使用,並且在離職後一年內不得從事與該專案相同或相關的產品開發。雖然這種成文的規定具有一定的約束力,但這種自律更多地還是取決於員工自身的職業道德水平。史玉柱甚至還透過給予離職員工相應的獎金的形式來“封口”,比如那位涉及洩漏技術機密的原巨人集團技術骨幹,史玉柱曾經在他離職前給予了5萬元的獎金,卻依舊沒有讓他“免開金口”。由此可見,對於這種約束,史玉柱的確是有些仁至義盡,卻又似乎迴天乏力,一切只能聽乎天命。
2.危機:兩次集體出走
曾經令巨人集團和史玉柱引以為豪的年輕團隊,的確給巨人帶來了許多的活力、衝勁與闖勁。然而,也正是這樣一支團隊,卻無法經受住利益的誘惑與考驗。人才的大量流失成為史玉柱和巨人集團所始料不及和難以掌控的。
上一節提到的集體出走事件已經不是巨人所遭遇的第一次,早在同年的3月,一群自恃頗高的年輕人,他們組成團隊自立門戶,原本雄心勃勃地希望大有一番作為的他們,卻在出走巨人後不久,組織渙散,再次各奔東西。如果說前一次的集體出走事件帶給史玉柱的是人力上的損失,那第二次的集體出走事件無疑帶有更加意味深長的變數。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僅損失了大量的技術骨幹,還有更多財產上的損失,以及市場的反侵入。
這兩次事件,無疑給史玉柱很大的打擊,也帶給他很多的思考,關於企業管理的思考、關於未來發展的思考。對於史玉柱來說,一個純理工學科背景的研究型企業家,如何研製適應市場需求的軟體對他來說,幾乎是囊中取物,但是對於企業管理、人才培養規劃等等問題,這個時候的史玉柱只能被稱作“門外漢”。這也是之所以在第一次集體出走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