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4/4 頁)
糖、牛奶、奶粉、精鹽、粗鹽、豆腐、腐竹、醬腐乳、粉絲、粉皮、麻醬、香油、黃花、木耳、蘑菇、芝麻、花生、花椒、大料、芥末、圓宵、紅豆、綠豆、黃豆、蠶豆、豆芽、肥皂、洗衣粉、煤油、煤球、木炭、木柴、蠟燭、火柴、蘇打粉、面鹼、明礬、毛線、縫衣針、毛巾、汗衫、絨衣、尼龍襪、燈泡、燈管、暖水瓶及瓶膽……,都曾憑票證按號碼“對號”供應,一直編到幾十號、上百號。許多生活用品乾脆就長期缺貨,有票證有錢也買不到。
當時城市裡停電是家常便飯。若不小心將燈泡打碎,或使用時間過長燈泡壞了,買不到燈泡,長年累月地只有整夜在黑暗中摸索。某地一度根本沒有香菸可賣,甚至菸絲、菸葉都缺貨,苦壞了菸民,連菸頭也撿不到。
有些普通日用品竟成了“特供”珍品,如白糖、紅糖、牛奶、奶粉等等,竟成了高階營養品,只供應新生嬰兒、產婦和肝炎患者。於是人們想方設法跟醫生拉關係,請醫生開出診斷肝炎的假證明。一旦被識破就不起作用,挨批評;甚至將這種欺騙行為反映給醫院,追究責任,給予處分。
實際上,幾乎各種日用品都短缺。聽著廣播裡《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歌聲,家庭婦女們來了點苦澀的幽默。由於各式各樣的“票證”發到了九十多號,諧音“就是好”,於是家庭婦女們創造了“新民歌”,套用“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著名曲調,七嘴八舌改了歌詞: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嘿,九十號(就是好)!
九十號呀——就是好!九十號,大把的票!
煙要票,酒要票,豆瓣兒、豆粉全要票。
肥皂一月買半塊,火柴兩盒慢慢燒。
媽媽記,娃娃抄,號票不能搞混了。
逢年過節票更多,號碼眾多記不了。
豆腐乳,一張票,三錢黃花一張票,
一兩木耳五張票,一斤豆芽兒兩張票。
嬰兒另發白糖票,產婦專供紅糖票。
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票證多到九十號!還是少算了。
難以挽回的鉅額損失
從1949年建國到1978年這30年間,我國基本建設總投資為6500億元(合今65000億元);固定資產總額不到5000億元(合今50000億元)。
但據我國經濟學家估計的數字:大躍進期間,全國經濟損失約人民幣1200億元(合今12000億元);十年文革浩劫,全國經濟損失約人民幣5000億元(合今50000億元)。
1955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佔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