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範疇。
50年代以後我國培養了許多大專院校學生,主要是這些人擴大了“知識分子”隊伍。
據政府有關部門測算,1987年我國有技術職稱(教學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工程技術人員、醫務人員等)和中專以上文化程度者共約2200萬人,佔全社會勞動者總數的%;但實際上,其中某些人的素質並不達標,恐怕還不能稱作知識分子。
我國知識分子職業的三個層次
貫串整個20世紀,我國知識分子成為一種不斷發展壯大的現代職業。
根據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的職業分類,屬於腦力勞動者的範疇共有18種職業大類,或101個小類。我國知識分子,按照18個不同職業的社會分工,大致可以歸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為“知識專業勞動者”,從事發現、應用、轉化知識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他們的社會職能是,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學文化知識從事生產。這類知識勞動者統稱為專業技術人員。據1987年人口抽樣共有1746萬人,佔全國在業人口的%;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004萬人,佔專業技術人員的58 %,他們是知識分子中人數較多、文化素質較高的層次。
第二層次為“知識教育傳授者”,主要是指教授、講師和各級學校教員。他們是智力和人才的開發者。1987年各學校的教學人員有974萬人。其中高校教師萬人,已定職稱的正、副教授為萬人;中等學校教師萬人,小學教師萬人,幼兒教萬人,特殊教育系統萬人。
第三層次為“領導和管理者”,指黨政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官方和非官方)的各級管理經營人員、包括政府公務員。他們處於社會的中上層地位,具有黨政、經濟的特定權力。據1987年1 % 人口抽樣調查推算,全國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責人共1031萬人(不包括一般管理幹部),佔在業人口%,其中,國家機關有117萬人,各級黨群組織有207萬人,企事業單位有707萬人。在領導層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456萬人(佔44%),當時平均文化素質偏低。後來才逐步提高。
又,參照國家統計局的行業分類,從事於教育、文化藝術、廣播電視電影業、科學研究、衛生、體育、社會福利業和綜合技術服務的專業人員,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截止到1996年底,約為1907萬人。(引自《中國統計提要》第61頁。)
經過體制改革,按照“現代化、專業化、年輕化”的要求,90年代大量的大學畢業生和工程師、碩士博士被提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
我國知識分子的隊伍逐年擴張
1998年以來我國高等學校空前地擴大招生。1999年高校入學154萬新生;2000年221萬新生;2001年260萬,其中本科新生137萬名。(據《中國教育報》2001年12月5日提供的數字)。平均入學人數佔報考人數的一半左右,而過去入學率約為七分之一。此後“大學生”就顯得相當普通了。
我國宣佈2005年以後實現“大學在校生的人數達到適齡(18—22歲)人口的15 %”,而早在1995年世界上“毛入學率”超過15 % 的國家就有68個,其中超過35 % 的國家有29個。高等教育的普及,乃是全球性的現代化潮流。在這個意義上,“大學畢業的知識分子”也就成了現代化社會“中產階層”的標誌之一。
我國大學(本科和大專)畢業生的人數逐年增長:2001年為115萬名,2002年145萬名,2003年212萬名,2004年250萬名。目前我國共有大學畢業生1500萬人以上,這個數字以每年15—20 % 的比例不斷增長。在學的大專院校學生達到1000萬人,今後每年大學畢業生將超過250萬名,甚至達到300萬名。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序言:什麼是知識分子?(3)
21世紀初,我國中層(處級)以上的國家幹部(公務員)多數是大學生。公務員的文化程度和素質正在逐步提高。
現在人民群眾普遍認為:知識分子乃是具有大專學歷的腦力勞動者。毫無疑問,整個20世紀我國成長最迅速的階層乃是現代化的知識分子群體。從清末民初的幾千人,到30年代的幾十萬人,到新中國成立初期(50年代)的五百萬人,到改革開放的80—90年代大約兩千萬人,到今天的幾千萬人。今後每年增加二、三百萬人。我國現代化知識分子的隊伍不斷壯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