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藉著“辱井”的話題,對於陳後主進行鞭撻、譏刺者,佔了相當數量。最為尖銳、直截,一針見血的,是王安石的七絕:
結綺臨春草一丘,尚殘宮井戒千秋。
奢淫自是前王恥,不到龍沉亦可羞。
宋代詩人陳孚和明末遺民餘淡心,他們異代同懷,都以《胭脂井》為題,發抒了個人的感慨:
淚痕滴透綠苔香,回首宮中已夕陽。
萬里河山天不管,只留一井屬君王。
可憐後主最風流,張孔承恩在下頭。
玉樹後庭俱寂寞,胭脂井上草三秋。
“初唐四傑”之一楊炯的詩,含譏帶誚,令人忍俊不禁:
擒虎(隋將)戈矛滿六宮,春花無樹不秋風;
倉皇益見多情處,同穴甘心赴井中。
類似的還有清代著名詩人袁枚的《景陽井》:
華林秋老草茫茫,誰指遺宮認景陽!
當日君王縱消渴,井中何處泛鴛鴦?
清人宗元鼎的《吳音曲》:
璧月庭花夜夜重,隋兵已斷曲阿衝。
麗華膝上能多記,偏忘床前告急封。
唐代詩人許渾的《陳宮怨》:
地雄山險水悠悠,不信隋兵到石頭。
玉樹後庭花一曲,與君同上景陽樓。
或譏評,或嘲弄,或揭露,各有側重,異曲而同工,極盡諷刺之能事。
九
還有一些詩人,進一步盪開主題,拓展視野,把陳後主作為襯托、作為引線、作為敘事的背景,用以批判本朝或者前代的荒淫、腐朽的君王。唐代詩人鄭畋有一首七絕,矛頭指向了唐玄宗:
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
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詩中說,玄宗當機立斷,為國割愛,終屬“聖明”之舉;若不如此,難保不像陳後主和張麗華那樣,求死不得,反受侮辱。看似褒揚,實則隱含譏刺——“聖明”到僅僅強過飽遭千秋唾罵的陳後主,“聖明”到宗廟沒有灰墮,沒有淪為亡國賤俘,標準實在是太低了。“皮裡陽秋”,意味深長。
再就是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的《隋宮》七律,是針對煬帝楊廣的。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陳朝的兩口井(6)
這是詩的首尾兩聯。大意是說,隋煬帝閉鎖長安的宮殿不用,卻想以揚州(蕪城)為帝都,在那裡另建豪華的宮闕,威福自恣,空耗民力,簡直比陳後主還荒淫奢侈。如果他在地下遇見陳後主的話,恐怕也不好意思再請張麗華舞一曲《後庭花》了。詩人在這裡暗用了一個典故:《隋遺錄》載,隋太子楊廣率軍滅陳,俘獲了後主陳叔寶,二人後來常相過從。即位後,煬帝駕幸江都,夢中與已經死去的陳叔寶及其寵妃張麗華等相遇,並請張麗華舞了一曲《玉樹後庭花》。詩中援引這一故實,巧妙地揭示出對於荒淫亡國進行鞭撻的深刻主題。
其實,說到陳叔寶與楊廣,兩個人也確有其可比之處。陳後主死後,諡為煬帝。諡法:好內怠政,遠禮、遠眾,逆天虐民為煬。孰料,不到十年,楊廣死後,同樣獲得這一諡號。這又是一個巧合。
十
“往事越千年”,舊夢如煙。除了兩口井,連同一些或香豔或麻辣的詩文,短命的陳王朝還為我們留下了什麼遺產呢?想了想,還有兩樣美食,同陳朝的開國皇帝和末代君主有著直接聯絡。
現在,南方湘、粵等省,特別是嶺南一帶,流行一種夏令美味食品,叫做“荷葉包飯”。荷葉清香,飯糰鬆軟,中醫說有生髮元氣、調理脾胃、清熱解暑的功效。清代《羊城竹枝詞》有詩云:
泮塘十里盡荷塘,姊妹朝來採摘忙。
不摘荷花摘荷葉,飯包荷葉比花香。
陳霸先曾任梁始興郡(在今廣東韶關一帶)太守,後以###侯景之功,升任司空,鎮守京口。在抵禦北齊進犯之敵中,由於口糧接續不上,當地百姓便用新嫩的荷葉,包裹著米飯,中間還夾上鴨肉,送到前線勞軍,大大鼓舞了士氣,保證了最後的勝利。從此,霸先所到之處,就將“荷葉包飯”這種美食傳播開來。
無獨有偶。在現今的南京,也有一種美味食品,叫“一條龍”包子。
相傳,陳後主少年時節,十分貪玩,經常溜出宮門,跑到秦淮河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