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實的,是內發的;除非獲得你的允許,沒有人能夠令你�苦惱。�你每天都應該記住:快樂是你贈送給自己的禮物,不是聖誕節的點綴,而是整年的喜悅。
快樂本來就出自人的心靈和身體組織。我們快樂的時候,可以想得更好,幹得更好,感覺得更好,身體也更健康,甚至肉體感覺都變得更靈敏。一項研究發現,人在快樂的思維中,視覺、味覺、嗅覺和聽覺都更靈敏,觸覺也更細微。人進入快樂的思維或看到愉快的景象,視力立即得到改進;人在快樂的思維中記憶大大增強,心情也很輕鬆;精神醫學證明:在快樂的時候,我們的胃、肝、心臟和所有的內臟會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辛德勒博士說:不快樂是一切精神疾病的惟一原因,而快樂則是治療這些疾病的惟一藥方。看來,我們對於快樂的普遍看法有些是本末倒置的。我們說:“好好幹,你會快樂。”或者對自己說:“如果我健康、有成就,我就會快樂。”或者教別人“仁慈、愛別人,你就會快樂。”其實更正確的說法是:“保持快樂,你就會幹得好,就會更成功,更健康,對別人也就更仁慈。”
快樂不是掙來的東西,也不是應得的報酬。快樂不是道德問題,就像血液迴圈不是道德問題一樣。快樂與血液迴圈二者都是健康生存的必要因素。快樂不過是“我們的思想處於愉悅時刻的一種心理狀態”。如果你一直等到你“理應”進行快樂思維的時刻,你很可能產生你自己不配得到快樂的不快樂思想。一位哲人說過:“快樂不是美德的報酬,而是美德本身;我們不是由於抑制慾望而享受快樂,相反,我們享受快樂才能抑制慾望。”
無須為將來而煩惱
無須為將來而煩惱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一發現自己有快樂、幸福的感覺之後就感到奇怪,想知道是不是什麼地方出了毛病,並開始懷疑這種感覺能否持久。……擁有幸福的人感到的是一種強烈的恐懼,以至他們不能把握住幸福,他們幾乎是在獲得了幸福的那一剎那就失去了它。
很大程度上,我們心靈平靜的程度取決於我們能否生活在現在時。無論昨天或去年發生了什麼,明天也許會發生或不發生什麼,你身處的都是現在時,永遠如此!
毫無疑問,我們許多人都已精於將大部分生活花費在為各種各樣的事焦慮的“神經焦慮”藝術上。
我們讓過去的問題和未來的憂慮來控制我們的現在時刻,如此以致於以焦慮,受挫,沮喪和不抱希望而告終。另一方面,我們擱置了我們的滿足感,我們固有的優勢以及我們的幸福快樂,經常說服自己“有朝一日”會比今天更好。不幸的是,這種告訴我們去指望將來的同一心理運動只會使我們重複過去,以致於“有朝一日”永遠不會真的到來。約翰·列農曾說:“生活是在我們忙於制定其他計劃時所發生的一切。”當我們忙於制定“其他計劃”時,我們的孩子們在忙著成長,我們所愛的人在離去或死亡,我們的身體在走形,我們的夢想在逝去。簡言之,我們錯過了生活。
許多人將生活過得如同是為了以後某一日的彩排,它不是。實際上,沒人能夠保證他或她明天仍在這裡。現在是我們所擁有的惟一時間,也是我們能夠加以控制住的惟一時間。當我們的注意力處於現在時,我們就會將恐懼從我們的頭腦中排除出去。恐懼就是我們對於未來可能發生事件的憂慮——我們將沒有足夠的錢,我們的孩子將會陷入麻煩,我們將會衰老並死亡,如此等等。
為了戰勝恐懼,最好的策略便是學會將你的注意力拉回到現在時。馬克·吐溫說:“在我的生活中,我經歷了一些可怕的事,只有一些事真的發生了。”這表達得很明確:無須為將來而煩惱。實踐一下將你的注意力保持在此地此時,你的努力將產生巨大的益處。
如果天上的星辰一生只出現一次,那麼每個人一定都會出去仰望,而且看過的人一定都會大談這次經驗的莊嚴和壯觀。傳媒一定提前就大做宣傳,而事後許久還大讚其美。星辰果真只出現一次,我們一定會早做準備,決不願錯過星辰之美。不幸的是它們每晚都閃亮,所以我們好幾個月都不去抬頭望一眼天空。
正如羅丹所說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不會欣賞每日的生活是我們最大的悲哀。其實我們不必費心地四處尋找,美本來是隨處可見的。
可惜的是,生活中的此時此地總是被忽略,我們無意中預支了“此刻的生活”。想一想吧,早上還沒起床時,你就開始擔心起床後的寒冷而錯失了被子裡最後幾分鐘的溫暖;吃早餐的時候,你又在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