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第3/4 頁)
越來越差。
相對而言,嚴嵩就聰明得多了,他十分清楚,領導不能得罪,領導身邊的秘書更不能得罪,所以每次太監到家裡,這位六十多歲的高幹竟然會主動讓座,而且走之前必給紅包,見者有份。
在七嘴八舌的太監輿論導向下,罵夏言和誇嚴嵩的人不斷增長,嘉靖心中的傾向逐漸偏移。而對於這一切,處於權力頂峰的夏言並不知道。
綜合來看,夏言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卻也有著致命的缺點——孤傲。
越接近權力的中心,朋友會越來越少,敵人則越來越多。
一般來說,要擺脫這一規則,唯一的方法是裝孫子,很遺憾,夏言為人剛毅正直,實在裝不了孫子,自從嘉靖十五年(1536)進入內閣之後,他的缺點越來越明顯,脾氣越來越大,犯的錯誤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直到三年後那個致命的失誤。
但令人欣慰的是,在這幾年裡,他還曾做過一件正確的小事。
說是小事,是因此這件事情實在很小,很難引人注意,但就是這件不起眼的小事,不但使他最終反敗為勝,還改變了大明王朝的命運。
嘉靖十八年(1539),皇太子出閣自立,準備發展自己的小團體,為將來接班做準備,而選定東宮人員的工作按例由內閣負責,具體說來是由夏言負責。
這是一份極有前途的工作,無論高矮胖瘦,只要能夠搭上太子這班車,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因此有很多人爭相向夏言說人情、行賄只求他筆下留情。
可是夏言兄是出了名的軟硬不吃,以上手段對他全然無效,他只選擇那些確有才能的人。
而當他掃視候選名單的時候,卻在一個名字前停留了很久,這是一個他九年前已經熟悉的名字,就在幾個月前,他在江西的家人還專程寫信給他,信中大罵此人,說這人在任時,明知是夏學士的親戚,卻從不幫忙辦事,實在是不識抬舉。
對於這個不給面子的官員,夏言也十分惱火,所以當不久前禮部缺員,有人向他推薦此人的時候,正在氣頭上的他當時就拒絕了。
要想公報私仇,這實在是天賜良機,但在這關鍵時刻,他猶豫了,經過長時間慎重的考慮,他做出了自己最終的決定。
因為他始終相信,秉持正直、不偏不倚是正確的。
夏言鄭重地提起筆,在正選名錄上寫下了這個人的名字:
徐階。
第七章 徐階的覺醒
【徐階】
粗略計算下,徐階應該算是一個死過三次的人。當然,沒死成。
弘治十六年(1503)十月,徐階誕生在浙江宣平,由於他的父親是松江華亭人(今上海市),所以後代史書把他算作松江人。
徐階有著一個幸福的家庭,他的父親是當地縣丞(八品),雖說官小,但畢竟是經濟發達地區,混口飯吃也不是太難。總體而言,他家還算比較富裕,比照成分大致相當於小型地主。
雖然家境寬裕,不用上街賣報紙,滾煤球,也不用怕餓死凍死,但徐階卻曾比任何人都更靠近死神。
他的第一次死亡經歷是在週歲那一年,家人抱著徐階在枯井邊乘涼,不小心摔了一跤,自己倒沒怎麼著,拍拍屁股上的土站起來,一琢磨感覺不對,手裡似乎少了點什麼東西,回頭一看,徐階已經掉進井裡了。
這可算是缺了大德,自由落體的徐階雖然沒有跌進水裡,卻也和井底硬地來了次親密接觸。
我一直認為,投井自盡算是個比較痛苦的死法,比投江差遠了,就如同而今的房地產市場,想死都找不到個寬敞的地方,還是投江好,想往哪跳就往哪跳,不用考慮落地面積,末了還能欣賞無敵江景,想看哪裡就看哪,誰也擋不住。
枯井雖然摔不死人,但應該能摔殘,小徐階掉下井後,全家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半天才把他撈出來(沒有工程機械),等重見天日時,徐階兄卻既不哭也不鬧——暈過去了。
他這一暈可大了去了,無論如何搶救,掐人中灌湯灌藥就是不醒,連續幾天都是如此,到了第三天,大夫告訴他們:快準備棺材。
第四天,徐階醒了。
徐階,繼續成長吧,下一次你會離死亡更近。
正德二年(1507),徐階隨父親外出趕路,父親在前面走,他在後面緊跟著,在經過一座高山的時候,徐階一不小心,又出了點意外,當然,他並沒有掉進枯井,相對而言,他這次掉的地點比較特別——懸崖。
等老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