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第1/4 頁)
灰�斐鍪種福�崆岬氐鬩幌攏�凸渙恕�
這個弱點有個名字,叫做鄭養性。
鄭養性,是鄭貴妃哥哥鄭國泰的兒子,鄭國泰死後,他成為了鄭貴妃在朝廷中的聯絡人,平日十分囂張。
然而楊漣決定,從這個人入手,因為經過細緻的觀察,他發現,這是一個外強中乾,性格軟弱的人。
萬曆四十八年(1620)八月十六日。楊漣直接找到了鄭養性,和他一同前去的,還有周嘉謨等人。
一大幫子人上門,看架勢很像逼宮,而事實上,確實是逼宮。
進門也不講客套,周嘉謨開口就罵:
“你的姑母(指鄭貴妃)把持後宮多年,之前爭國本十幾年,全都是因為她,現在竟然還要封皇太后,賴在乾清宮不走,還給皇上奉送美女,到底有什麼企圖?!”
剛開始時,鄭養性還不服氣,偶爾回幾句嘴,可這幫人都是職業選手,罵仗的業務十分精湛,說著說著,鄭養性有點扛不住了。
白臉唱完了,接下來是紅臉:
“其實你的姑母應該也沒別的意思,不過是想守個富貴,現在朝中的大臣都在這裡,你要聽我們的話,這事就包在我們身上。”
紅臉完了,又是唱白臉:
“要是不聽我們的話,總想封太后,不會有人幫你,你總說沒這想法,既然沒這想法,就早避嫌疑!”
最狠的,是最後一句:
“如此下去,別說富貴,身家性命能否保得住,都未可知!”
鄭養性徹底崩潰了。眼前的這些人,聽到的這些話,已經打亂了他的思維。於是,他去找了鄭貴妃。
其實就時局而言,鄭貴妃依然佔據著優勢,她有同黨,有幫手,如果賴著不走,誰也拿她沒辦法。什麼富貴、性命,這幫鬧事的書呆子,也就能瞎嚷嚷幾句而已。
然而關鍵時刻,鄭貴妃不負白痴之名,再次顯露她的蠢人本色,在慌亂的外甥面前,她也慌亂了。
經過權衡利弊,她終於做出了決定:搬出乾清宮,不再要求當皇太后。
至此,曾經叱詫風雲的鄭貴妃,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這位大媽費盡心機,折騰了三十多年,卻啥也沒折騰出來。此後,她再也沒能翻過身來。
這個看似無比強大的對手,就這樣,被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人,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但在楊漣看來,這還不夠,於是三天之後,他把目標對準了另一個人。
萬曆四十八年(1620)八月十九日,楊漣上書,痛斥皇帝。
楊先生實在太純粹,在他心中,江山社稷是第一位的,所以在他看來,鄭大媽固然可惡,崔大夫固然可恨,但最該譴責的,是皇帝。
明知美女不應該收,你還要收,明知春藥不能多吃,你還要吃,明知有太醫看病,你還要找太監,不是腦袋有病吧。
基於憤怒,他呈上了那封改變他命運的奏疏。
在這封奏疏裡,他先譴責了蒙古大夫崔文升,說他啥也不懂就敢亂來,然後筆鋒一轉,對皇帝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勤勞工作,不愛惜自己的身體。
必須說明的是,楊先生不是在拍馬屁,他的態度是很認真的。
因為在文中,他先暗示皇帝大人忙的不是什麼正經工作,然後痛罵崔文升,說他如何沒有水平,不懂醫術。最後再轉回來:就這麼個人,但您還是吃他的藥。
這意思是說,崔大夫已經夠沒水平了,您比他還要差。
所以這奏疏剛送上去,內閣就放出話來,楊先生是沒有好下場的。
三天後,這個預言得到了印證。
明光宗突然派人下令,召見幾位大臣,這些人包括方從哲、周嘉謨、孫如遊,當然,還有楊漣。此外,他還命令,錦衣衛同時進宮,聽候指示。
命令一下來,大家就認定,楊漣要完蛋了。
因為在這撥人裡,方從哲是首輔,周嘉謨是吏部尚書,孫如遊是禮部尚書,全都是部級幹部,只有楊漣先生,是七品給事中。
而且會見大臣的時候,召集錦衣衛,只有一種可能——收拾他。
由於之前的舉動,楊漣知名度大增,大家欽佩他的人品,就去找方從哲,讓他幫忙求個情。
方從哲倒也是個老好人,找到楊漣,告訴他,等會進宮的時候,你態度積極點,給皇上磕個頭,認個錯,這事就算過去了。
但是楊漣的回答,差點沒讓他一口氣背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