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第2/4 頁)
“死就死(死即死耳),我犯了什麼錯?!”
旁邊的周嘉謨連忙打圓場:
“方先生(方從哲)是好意。”
可到楊先生這裡,好意也不好使:
“知道是好意,怕我被人打死,要得了傷寒,幾天不出汗,也就死了,死有什麼可怕!但要我認錯,絕無可能!”
就這樣,楊漣雄赳赳氣昂昂地進了宮,雖然他知道,前方等待著他的,將是錦衣衛的大棍。
可是他錯了。
那位躺在床上,病得奄奄一息的皇帝陛下非但沒有發火,反而和顏悅色說了這樣一句話:
“國家的事情,全靠你們盡心為我分憂了。”
雖然稱呼是複數,但他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睛只看著楊漣。
這之後,他講了許多事情,從兒子到老婆,再到鄭貴妃,最後,他下達了兩條命令:
一、趕走崔文升。
二、收回封鄭貴妃為太后的諭令。
這意味著,皇帝陛下聽從了楊漣的建議,毫無條件,毫無抱怨。
當然,對於他而言,這只是個順理成章的安排。
但他絕不會想到,他這個無意間的舉動,將對歷史產生極重要的影響。
因為他並不知道,此時此刻,在他對面的那個人心中的想法。
從這一刻起,楊漣已下定了決心——以死相報。
一直以來,他都只是個小人物,雖然他很活躍,很有抱負,聲望也很高,他終究只是小人物。
然而眼前的這個人,這個統治天下的皇帝,卻毫無保留地尊重,並認可了自己的情感、抱負,以及純粹。
所以他決定,以死相報,致死不休。
這種行為,不是愚忠,不是效命,甚至也不是報答。
它起源於一個無可爭議,無可辯駁的真理:
士為知己者死。
這一天是萬曆四十八年(1620)八月二十二日,明光宗活在世上的時間,還有十天。
這是晚明歷史上最神秘莫測的十天。一場更為狠毒的陰謀,即將上演。
朱常洛篇
第十章 小人物的奮鬥
八月二十三日。
內閣大學士劉一璟、韓曠照常到內閣上班,在內閣裡,他們遇見了一個人。
這個人的名字叫李可灼,時任鴻臚寺丞,他來這裡的目的,是要進獻“仙丹”。
此時首輔方從哲也在場,他對這玩意興趣不大,畢竟皇帝剛吃錯藥,再亂來,這個黑鍋就背不起了。
劉一璟和韓曠更是深惡痛絕,但也沒怎麼較真,直接把這人打發走了。
很明顯,這是一件小事,而小事是不應該過多關注的。
但某些時候,這個理論是不可靠的。
兩天後,八月二十五日。
明光宗下旨,召見內閣大臣、六部尚書等朝廷重臣,此外,他特意叫上了楊漣。
對此,所有的人都很納悶。
更讓人納悶的是,此後直至臨終,他召開的每一次會議,都叫上楊漣,毫無理由,也毫無必要。或許是他的直覺告訴他,這個叫楊漣的人,非常之重要。
他的直覺非常之準。
此時的光宗,已經是奄奄一息,所以,幾乎所有的大臣都認定,今天的會議,將要討論的,是關乎國家社稷的重要問題。
然而他們沒有想到,這次內閣會議的議題,只有一個——老婆。
光宗同志的意思是,自己的后妃李選侍,現在只有一個女兒,伺候自己那麼多年,太不容易,考慮給她升官,封皇貴妃。
此外,他還把皇長子朱由校領了出來,告訴諸位大人,這孩子的母親也沒了,以後,就讓李選侍照料他。
在場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明明您都沒幾天蹦頭了,趁著腦袋還管用,趕緊乾點實事,擬份遺囑,哪怕找口好棺材,總算有個準備。竟然還想著老婆的名分,實在令人歎服。
在現場的人們看來,這是一個尊重婦女,至死不渝的模範丈夫。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八月二十六日。
出乎許多人的意料,明光宗再次下旨,召開內閣會議,與會人員包括內閣大臣及各部部長,當然還有楊漣。
會議與昨天一樣,開得十分莫名其妙。這位皇帝陛下把人叫進來,竟然先拉一通家常,又把朱由校拉進來,說我兒子年紀還小,你們要多照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