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第1/4 頁)
一個複雜得不能再複雜的人,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人。
於是,我最終懂得了這個人。
一個熱血沸騰的青年,一個勵精圖治的君主,一個理想主義者,在經歷殘酷的鬥爭,無休止的吵鬧,無數無效的抗爭,無數無奈的妥協後,最終理解了這個世界,理解了現實的真正意義,並最終成為了這個世界的犧牲品。
大致如此吧。
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四十八年逝世,年五十八。
在這個殘酷的世介面前,他還不夠勇敢。
【明光宗朱常洛】
雖然幾十年來,萬曆都不喜歡自己的長子朱常洛,但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終於做出了抉擇,將皇位傳給了這個久經考驗的兒子。
擔驚受怕幾十年的朱常洛終於熬出頭了,萬曆四十八年(1620)八月一日,朱常洛正式登基,即後世所稱之明光宗,定年號為泰昌。
由於此時還是萬曆年間,按照慣例,要等老爹這一年過完,明年才能另起爐灶,用自己的年號。
可幾乎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這個年號,竟然沒能用上。
因為朱常洛活了三十八年,明光宗卻只能活一個月。
一個撐了三十八年,經歷無數風雨險阻到達目標的人,卻在一個月中意外死亡,是很不幸的。
導致死亡與不幸的罪魁禍首,是鄭貴妃。
【鄭貴妃】
應該說,朱常洛是個好孩子,至少比較厚道。
幾十年來,他一直夾著尾巴做人,親眼目睹了父親的冷漠、朝廷的冷清,感受到了國家的凋敝,時局的危險。
他不願意再忍受下去,於是,當政後的第一天,他用幾道諭令顯示了自己的決心。
大致說來,他是把他爹沒辦的事給辦了,包括兌現白條——給遼東前線計程車兵發工資,廢除各地礦稅,以及補充空缺的官員。
這幾件事情,辦得很好,也很及時,特別是最後一條,把諸多被萬曆同志趕下崗的仁兄們拉了回來,實在是大快官心,於是一時之間,光宗的人望到達了頂點,朝廷內外無不感恩戴德,興高采烈。
但有一個人不高興,非但不高興,而且很害怕。
萬曆死後,鄭貴妃終於明白,自己是多麼的虛弱,今日之城內,已是敵人之天下。所謂貴妃,其實也不貴,如果明光宗要對付她,賤賣的可能性是相當的大。
很快,一件事情就證明了她的判斷。
考慮到萬曆死後不好辦,之前鄭貴妃軟磨硬泡,讓萬曆下了道遺囑,講明,一旦自己死後,鄭貴妃必須進封皇后。
如此一來,等萬曆死後,她就成了太后,無論如何,鐵飯碗是到手了。
明光宗看上去倒也老實,絲毫不賴帳,當即表示,如果父皇如此批示,那就照辦吧。
但他同時表示,這是禮部的事,我批下去,讓他們辦吧。
按說皇帝批下來就沒問題了,可是禮部侍郎孫如遊不知怎麼回事,非但不辦,還寫了個奏疏,從理論、輩分、名分上論證了這件事,最後得出結論——不行。
光宗同志似乎也不生氣,還把孫侍郎的奏疏壓了下來,但封皇后這事再也沒提。
鄭貴妃明白了,這就是個託。
很明顯,這位看上去很老實的人,實際上不怎麼老實。既然如此,必須提前採取行動。
經過深思熟慮,她想出了一個計劃,而這個計劃的第一步,是一件禮物。
十天之後,她將這件禮物送給了朱常洛,朱常洛很高興地收下了。
光宗皇帝的性命,就丟在了這份禮物上。
這份禮物,是八個美女。
對於常年在宮裡坐牢,哪都不能去,啥也沒有的朱常洛而言,這是一份豐厚的禮物,辛辛苦苦、畏畏縮縮了幾十年,終於可以放縱一下了。
古語有云:一口吃不成胖子,但朱常洛應該算是不同凡響,他幾天就變成了瘦子,在史料上,含蓄的文言文是這樣描述的:
“是夜,連幸數人,聖容頓減。”
白天日理萬機,晚上還要辛勤工作,身體吃不消,實在是件十分自然的事情。於是不久之後,朱常洛就病倒了。
這一天是萬曆四十八年(1620)八月十日。
計劃的第二步即將開始,四天之後。
萬曆四十八年(1620)八月十四日。
皇帝的身體依然很差,身體差就該看醫生,崔文升就此出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