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們不是先看眼睛,再看鼻子,然後看牙齒什麼的,而是取決於同時識別臉上各部分,合成各個細節從而產生識別結果。
根據我不同的反應有著不同的解釋。一個人拿槍指著自己代表危險,這是我們已經知道的。神經科學家阿曼德哈里里(AhmadHariri)認為,對這類影象的反應,“是因為經驗或社會化得到這樣的認識,因此左半腦區域產生了這樣的反映,如果不是取決於左腦的反應,也是從左腦區域產生的反應。”如果我給一個從沒見過槍,也不知道槍很危險的人看這張圖片,那麼他的反應也許是迷惑不解而不是恐懼。但是如果我拿前面那張女人的臉部圖片給一個從沒見過白種女人,或是從沒接觸過外界的村民看,他也許依然可以辨認出表情。這是舊金山市加州大學保羅埃克曼(PaulEkman)教授——形象圖片(面部表情譯碼系統)發明者——的研究發現,我們將在第七章中詳述他的觀點。教授在35年的臉部表情測試的研究中發現:“即使文化背景不同,大部分人還是用一樣的表情表達同樣的情感,我們還沒有發現相反的例子。”這個實驗受試者涵蓋了大學學生到新幾內亞的偏遠部落族民。
我的大腦,所以不僅僅看起來那麼普通,活動起來也很普通。兩個半腦分工協作,各有所長。左腦進行邏輯、次序、文書處理和分析,右腦則負責合成處理表情、語境和全景。
全新的思維
有一個古老的笑話說,這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那些相信任何事物都能被分成對立兩類的,另一種就是剩下的人。人類似乎很自然地用矛盾成對的眼光看待生活。東對西,火星對金星,邏輯對情感,左對右。但還有很多事,我們不需要分類,如果硬要分,就很危險。比如,不帶情感的邏輯,就是冷冰冰的存在。沒有邏輯的情感就是淚汪汪的、歇斯底里的,時鐘永遠走不準,公交車永遠遲到,最終,陰總是需要陽。
這點對我們的大腦來說尤其如此。兩半腦相互協作,就像交響樂團裡的各樂隊配合演奏,如果哪隻樂隊收拾樂器走人,音樂會就演不下去了。麥克馬納斯說得好:
“無論怎樣分開談論左右半腦,它們實際上都是協作的,大腦作為一個執行平穩,唯一的聯合體,是完整統一的。左半腦知道怎樣處理邏輯,右半腦瞭解世界。兩者結合在一起,人類就有了強有力的思考能力。只用任何一個半腦的結果將是古怪可笑的。”
兩個半腦分工的不同能夠指導個人和企業或機構如何進行經營。比如有些人擅長邏輯順序推理,他們就比較適合做律師、會計和工程師。還有些人擅長整體的、非線性的直覺思維,他們就比較適合做發明家、演藝人員和顧問。這種個性上的傾向性也有利於指導如何組建家庭、學校和社團。
第一種方式叫左導思維。它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生活態度,有著左腦的特點:次序的、字面的、功能性的、文字的、分析的。這種思維方式在資訊時代很流行,有計算機程式設計師為證,公司企業很重視,學校也很注重這種思維方式的培養。這種方式受左腦特徵影響,傾向左腦思維的結果。另一種方式叫右導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和生活態度有著右腦的特徵:同時的、比喻的、美學的、語境的、合成的。它們在資訊時代不被重視,企業和學校也不注重這方面的教育,這種思維方式受右腦特徵影響,傾向右腦思維的結果。
當然,我們需要上述這兩種方式來過日子和構建多產、公平的社會。但我覺得有義務強調一點,那就是,很明顯第一種方式也許暗示了我們受簡約方式和二進位制思考的束縛的程度。儘管有些人超越科學依據,神話了右腦的能力,但普遍觀念依然偏向左腦。大眾文化傾向於注重左腦思考,認為右腦思考有用但仍是次要的。
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在改變,並且我們的生活也將重塑。左腦思考方式以前像是司機,而右腦像是乘客。現在情況變了,右腦思考方式突然掌握了方向盤,控制了油門,決定我們將要去哪兒,怎樣去。左腦導向的智慧可以透過大學入學考試、註冊會計師考試等方式測試出來的,這種能力依然必要,但已經不夠用,相反地,右腦的智慧常常被輕視和忽略,藝術性、共情能力、長遠眼光、追求卓越等能力將決定未來誰主沉浮。這是一個使人眼花繚亂但鼓舞人心的改變。在下一章中,我將解釋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
物質豐富、亞洲崛起和自動化盛行(1)
隨我回到我的幼年時期,那令人激動的70年代吧。當我還是孩子時,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父母們總是傳輸孩子們老一套的成長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