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決定發展的因素。但從老闆和員工來說,都沒有把中層放到一個重要的地位上。一些老闆具有中層化的特點,比如,老闆本身是從基層幹起來的,習慣於直接管具體的人和事。一些基層有中層化的特點,基層員工拍老闆的肩膀,不拍中層的。
建立有威信的中層需要強調兩點,一是設立報告線,二是容許中層犯錯誤。
關於報告線,對於一個小型組織來說,是否有中層,問題不大。建造一個小房子,不需要承重牆。但是要建人民大會堂,就必須有承重牆。企業能否規範化地健康發展,在於建立強有力的、有威信的中層,高層要樹立中層的威信。下面的人也有權力向高層報告,但那些是小報告,只能作為參考,大部分情況只作為例外和特殊情況。問責、問權、問利都要落實在中層身上,高層應直接面對中層。如果基層覺得:事情是我乾的,跟中層無關。老闆此時站在中層角度說話:對啊!中層是沒幹什麼,就吆喝。但吆喝就是他的工作。
要給中層犯錯誤的機會,如果老闆全部監控,就不能建立健全的中層。要定出中層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他做的好一點差一點,都要讓他有獨立的空間。有些中層發現,還真不能完全按照老闆說的來做。如果中層有了錯誤,只要不嚴重,老闆就應該儘量為中層說話,培養、維護中層的權威,站在中層的角度思考問題。如果中層沒有損害大的利益,是在合理範疇內的錯誤,老闆就應該維護中層。強有力的中層,如果能獨當一面,就能讓企業健康發展。
孫虹鋼:
創業團隊可能會跟不上企業發展。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就曾覺得,打天下的弟兄跟不上發展。因為每一箇中層做的是他的那一部分事情,而且是被要求急功近利,當時出結果的。而老闆呢?資訊量大,能夠從容地多看幾步,他的高度就一直在提高,中層可能跟上不上老闆的心態發展。老闆是不是應該讓中層走出去,以便跟上企業的發展。給中層的忠告:在下層面前要維護老闆的形象,在老闆面前要維護下屬的形象,不要把下屬暴露在老闆的槍口下。中層碰到老闆越級,可以用一定方式表達意見,不能助長老闆這種習慣,否則中層容易被架空。作中層需要培養責任心、策略心,但不要總是超出老闆的要求。只要一次超能幹,以後老闆就要求你永遠都能幹,覺得你永遠都行。我們可以畫一個詳細的分析表,呈現出中層大概需要處理五十多種內外關係。比如工作內、工作外,生活內、生活外、上級、同事、下級,家人、同學、朋友,競爭對手、合作伙伴等等。做中層真的很不容易。
袁嶽:
中層中立化很重要。在公共管理領域中,公務員的地位是中立的。總統、部長換來換去,但不影響公務員的工作。在經營管理中也應該實行中層的中立化。在公司中,中層分管不同的範圍,有些中層喜歡用自己的人,因為自己人明白自己的心意,理解自己的語言系統,符合自己的要求,好用順手。站在大老闆的角度來看,用中層自己的人在長遠上讓公司不穩定。一個公司被劃分成幾個山頭,這裡面會存在複雜的公司政治。有些中層在跳槽時,帶著自己的一幫人投奔到另一個門下。這就像解放前的“拉桿子”似的。一幫人(“杆子”)一會兒投奔國民黨軍隊,一會兒投奔日軍。這個“杆子”是有問題的。
公司能否有發展取決於老闆,能否健康發展取決於中層(2)
如果中層山頭化,那麼老闆對中層的不信任感就會加劇。公司的中層應來源於專業、來自內部培養。也有例外,比如很多公司新建資訊管理部門,其人員要從外面招聘。管理線上要儘可能將中層中立化,如果中層立山頭,基層就可以利用他。如果中層是憑著本事、業績、威信,從業務中打拼出來的,管理上是專業權威,那麼員工利用小報告離間中層與老闆的關係、利用中層的可能性就會減小。承重牆的中立化,有助於企業穩定。
少數高管可以空降,中層最好是內部培養起來的。業績好的上市公司,他們都擁有很好的學習模式。員工不斷進修、學習,發展空間較大。最好公司的高管不是空降的,最好的公司是有穩定、上進、內部成長的不斷學習的中層。在基層中培養中層,在中層中培養高層,高層中某些稀缺資源從外面找來補充。UPS的幾乎所有中層、高層都是開卡車出身的,從基層到中層到高層都是。
孫虹鋼:
寶潔(P&G)只招本科生,並實行導師制。新人進入公司後,公司會安排一個資深員工帶著他,像師父帶徒弟一樣。師父不是你所在部門的,公司還出錢讓師父請你吃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