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我們對其他人做最惡意的揣測,反過來又帶出了我們自己最大的惡意。
說不定,其他學科信奉的行為理論也以類似的方式影響著從業者。例如,行為生物學的核心原則是,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參與“額外配對*”。年復一年地教授這一模型,會不會讓男生物學家更容易偷情呢?
幾年前,我曾和一群生物學家聚餐,其間有一對夫婦。我把經濟學訓練似乎妨礙協作的研究描述了一番,然後問,有沒有人做過研究,男生物學者是否比其他科的學者更容易欺騙自己的伴侶呢?席間頓時出現了尷尬的沉默。我暗暗想,難不成我的問題正巧碰了個準?
要是說生物學家也跟經濟學家一樣,深受各自學科理論的影響,那麼,兩者至少在一個方面有所不同:生物學家最珍愛的假設怕是正投合法國人的脾性!
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崇高的動機能否存活呢?生活在一個人人都尊重他人正當利益的世界固然美好,不少達爾文論者卻說,自然選擇的力量最終會讓這種人走向滅絕。可為什麼這種情況並未發生呢?我在下文中給出了一個簡單的答案。
3 恪守道德的人是怎麼存活下來的
運動員服用激素類違禁藥品和企業財務舞弊的醜聞頻頻見諸報端,叫人忍不住好奇:在一個競爭如此激烈的世界,誠實的人到底是怎麼存活下來的?
制裁違法者顯然有幫助,但很多時候,作弊被逮到、遭懲處的機會很小,可還是有許多人誠實行事,這又作何解釋?
經濟學分析暗示,在體育世界,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別於商業世界。
乍看起來,鼓勵作弊的因素似乎強化了這種行為的必然性,引得“人心不古”的悲觀論調盛行。有些運動員服用類固醇,是為了獲取不公平的優勢;但證據顯示,大多數人服用禁藥,只不過是因為他們相信人人都在作弊。對這些運動員而言,不作弊反倒顯得有失公平了。
企業行為失檢根源於類似的複雜動機。毋庸置疑,有些作弊的人主要是出於貪婪和野心。但還有更多的人無非是不想落在對手後面罷了。
從達爾文主義的競爭邏輯出發,不管是在體育界還是商業界,誠實的競爭者——哪怕沒人監管也不作弊——似乎難免絕種的下場。但這兩個地方之間存在一種經常遭人忽視的重要差異。
在體育界,不誠實的參賽選手只有在給逮到、接受懲處時才會身敗名裂,而這種情況又相對較少。可在商業界,哪怕作弊的人從來沒給逮到過,也往往要付出代價。這不是顯性代價,而是面對寶貴的機會卻喪失了角逐資格。
要是企業管理者名聲差,作弊傳言多,不太可能會晉升到需要信任的崗位上,舉個例子,倘若企業主想到外地城市開辦分公司,又不可能施以嚴密監督,他必然明白,只有委派誠實的管理者負責經營,投資才可能獲得高度的回報。
在這種情況下,不誠實的候選人落敗,不是因為他們被逮到、遭受了懲處,而是因為他們一開頭就喪失了薪水優厚的好職位。這裡重要的是,企業主必須要有能力識別哪些人一貫誠實行事,哪怕作弊無從察覺。他們能辦到這一點嗎?
假設你剛剛從一場熱門演唱會回家,發現遺失了裝在信封裡的5 000美元現金。(你剛剛兌換了一張支票,準備第二天上午就買輛二手車。)信封上寫有你的姓名和住址。你覺得身邊人——跟你沒有血緣或姻親關係的人裡——有誰撿到這個信封肯定會還給你?
大多數人會說,身邊確實有這樣的人,大量的證據也支援他們的看法。曾有人做過一個信任實驗,讓一群短暫相識的陌生人預測同伴中哪些人更可能作弊。結果,他們指認出的人作弊機率比其他人高兩倍有餘。
對熟人的性格判斷,應該比這更準確。倘若人在做企業晉升決策的時候,能足夠準確地判斷他人性格,誠實的候選者搶先就抄了捷徑,得以晉升到需要信任、薪資優厚的好崗位上。這解釋了為什麼誠實往往是企業的制勝之道。
這種環境根本不同於體育界。假設有一種完全檢測不出來的藥品,能提高運動員的百米衝刺成績。有一位公認誠實可靠的選手,明知道哪怕不會給人逮到,仍然拒絕服用此藥。雖說他這麼誠實,卻沒有太大可能贏得比賽。
因為至少有一部分選手會選擇作弊,誠實者輸掉比賽的機率大增。退役之後,他或許能申請到一份需要信任的好工作,可這畢竟不能讓他贏得任何一場賽跑。
信念很關鍵。如果人相信作弊不可避免,作弊的行為必然越來越多。所以,倘若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