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場上保持誠實並非一種失敗策略,幫助人們意識到這一點是有好處的。當然了,僅僅因為誠實的人有望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下勝出,並不能保證他們一定勝出。在各個領域,我們還是需要嚴格的規則和制裁,加強對不當行為的監管。
即便如此,事情並不像許多人想得那麼糟糕。說到成功的標準,喜劇演員喬治·伯恩斯(George Burns)曾經說過,“你必須誠實。哪怕是裝,也要裝得像。”毫無疑問,老闆有時候會遭到欺騙,但假裝誠實是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老闆大多對下屬的性格有個很清晰的認識,知道需要信任的崗位上該指派誰。
在商業界,樣子誠實具有極大的優勢。而獲得這一優勢的最佳途徑,就是真正保持誠實。
證據清楚地表明,哪怕破壞規則根本不會遭到懲罰,許多人仍會選擇做正確的事。設想有這麼一個世界,人人都如此行事,人人都本性誠實。繼續,再想想看:在這樣一個世界裡,離開房子不鎖門是否妥當呢?在小布什的第一個總統任期,我探討了這樣的情況:倘若人人都知道違反道德規範的人不會受到懲罰,我們目前觀察到的誠實行為為什麼會難以為繼?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4 如果人基本上誠實,懲罰還有必要嗎
從小布什任得克薩斯州州長時處理汙染問題的方法,到他擔任總統時處理企業瀆職行為的手段,我們可以看出他的一貫口號是:“自覺遵守。”比如,2002年,他反對在企業欺詐法中新增嚴格的刑事制裁條款,為此,他解釋說,儘管嚴格的法律有幫助,“從根本上看,美國企業的道德還是取決於商業領袖們的良心。”
法律規範人行為的作用的確有著侷限性。公共官員嘗試鼓勵民眾做正確的事,也無疑是積極舉動。但光是強調自願遵守,同樣有著不利的一面,因為它忽視了社會強制措施扮演的一個重要角色:為了公眾的利益限制狹隘的自利行為。沒有這些措施,那些自願遵守的人就必然要扛起不公平的負擔。
誠實的企業高管在權衡如何報告公司收入時面臨的各種影響因素,闡述了這一難題。他們知道公司財務報表上的不少資料都牽涉到主觀上的判斷。比方說,有些資料以對未來的估計和預期為基礎,有些又使用了不完善的模型,為非市場資產賦予了貨幣價值。故此,在任何一家企業,收入估計出現大幅偏差,都能找到說得過去的理由。
問題來了:企業為將來發展提供資金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當前的報告收入跟競爭公司相比如何。畢竟,資本市場正是從這一基礎出發推斷企業成敗的。要是企業報告的當前收入較低,股價往往會大幅下挫,提高了這些企業將來失敗的機率。在這樣的環境下,站在悲觀或嚴格中立的假設基礎上計算公司收入,哪怕是最謹慎的高管也會覺得這說不過去。可以預見,大多數其他公司都會在合理範圍內對收入做出最樂觀的估計,故此,不這麼做會危及公司的發展前途。
更糟糕的是,這種局面不穩定,因為究其本質,什麼樣的會計判斷標準可以接受,是由大環境背景所決定的。倘若所有的公司都提交樂觀的收入報告,這種報告就逐漸成了“正常”報告。屆時,哪怕是最謹慎的高管也將面臨在報告中大幅提高收入的壓力,這又為其他公司進一步弄虛作假創造了空間。
考慮到這樣的情況,再加上企業生存之戰牽涉到的大量因素,政府有必要加以謹慎監控,並嚴厲懲處違規操作行為。要求人們放棄以不當手段獲得的收益是一回事,要他們在經濟上自殺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由於許多競爭公司虛報收入的手法比不過世通公司(World),它們好些受了損失,甚至破了產(要不是因為電信行業的收入突然暴跌,世通公司至今恐怕都還高高翱翔在天際呢)。
市場上的其他各種瀆職行為,都可以套用類似的邏輯。要是運動員靠服用類固醇戰勝對手,而且不受懲罰,很多人都會這麼做;要是納稅人可以虛報免稅額又不受懲罰,許多人都會這麼做。這些行為迫使他人也採取相似做法,反過來導致了行為標準的變化。
如果我們希望人為了公共利益剋制自己,那麼,我們必須要求當事人做出一致的犧牲。然而,要求運動員不服用類固醇,卻不對違犯者加以有效的懲戒,就等於是懲罰自覺者,獎勵違規者。要求納稅人如實申報,卻不對申報資料做稽核,就等於是減少了不誠實納稅人的有效稅率,提高了誠實者的有效稅率。
在新版企業欺詐法中增加刑事制裁條款,美國國會做得很明智。美國職業棒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