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爾斯登的交易”,並開始“清算貝爾斯登相關風險敞口”。
在7月11日,謠言傳出第二天,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比爾·格羅斯親自來到CNBC演播廳闢謠:“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不論從信用額度還是信用期限上,都未曾對雷曼進行任何下調。”同一天,華爾街著名對沖基金賽克資本發言人也積極表態,賽克資本與雷曼的任何交易往來一切照常。但“闢謠”正是華爾街上最神奇的武器之一。假如你湊巧錯過了昨天的新聞,那今天的“闢謠”就是你最好的“補習”;假如你還在對昨天的新聞猶猶豫豫,那“闢謠”就是你最好的“複習”。總之,謠言越“闢”越“真”,雷曼股價接著暴跌17%,而且這次“闢謠”給市場 “減少信用額度”和“停止交易往來”拉開了序幕。“謊言說一千遍就成了真理”,隨著雷曼信用違約掉期利差的一路飆升,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裡,大大小小的業務夥伴紛紛逃離雷曼的大門,摩根大通、花旗、德意志銀行相關業務收入直線上升。
8月11日:離雷曼告別華爾街還剩下26天
交易物件減少隔夜拆借,流動性危機弄假成真
8月11日,CNBC。又一個爆炸性“小道訊息”不脛而走:“某某銀行不接受雷曼資產作為隔夜拆借抵押。”
短期回購協議(簡稱Repo),又叫“隔夜或者短期拆借”,是華爾街上各個投行和金融機構的“衣食父母”。短期回購協議是交易雙方互相提供週轉資金的一種方式。在該協議下,一方將資產抵押給另一方,以獲得週轉資金,同時根據協議,抵押借款方答應在一定期限(通常是隔夜或者很短的一個時期)後向另一方購回抵押資產。這個購回價格和抵押價格中間的差額,俗稱“剃頭”,也就是這個期限的借款利息。這就好比說,我們明天有10億美元的短期債務要到期償還,而雷曼暫時現金週轉不過來。於是,我們去找高盛“借”。像高盛這種主兒,當然是“親兄弟,明算賬”,絕不會白借給我們。於是,我們雙方簽訂一個“短期回購協議”,按照這個協議,我們將雷曼價值10億美元的票據或者其他非現金資產“賣”給高盛,換回 9�9999億美元的現金;同時,我們答應,3天以後,我們再把這批資產從高盛手裡以10億美元的價格“買”回來。這一買一賣之間的一點點差價就是“剃頭”,也就相當於這3天的利息。
回購協議中的風險主要來自於對方所提供的抵押物價值的穩定性和流動性。比如說,3天以後,我們違約,未按時從高盛手裡“買”回這些資產,高盛就要自己去市場上出售這些資產來彌補自己的損失。由於這些用來抵押的金融產品越來越複雜,這些抵押的資產在當前的市場上的價值變得越來越難以衡量。而市場的恐慌和隨之而來的信心危機會使一些交易物件開始懷疑這些資產的賬面價值,從而開始懷疑雷曼的償付能力。一般而言,即便是同樣質量的抵押資產以及同樣長短的回購期限,信用度高的交易物件會比信用度低的交易物件獲得多一些的週轉資金,或者說,更低的“剃頭”。雖然這天下午,雷曼又一次闢謠稱這個小道訊息是“莫須有”的,但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裡,各個交易物件“減少對雷曼隔夜拆借”的傳言不絕於耳。“流動性危機”終歸弄假成真。
雖然雷曼自己儲備了較充分的短期流動資金,足以償還短期債務,但是短期拆借渠道受阻,意味著雷曼日常業務運營和每日龐大的交易所需資金受到嚴重威脅。在垂死掙扎的過程中,雷曼總裁悄悄從雷曼歐洲分部轉移了大筆現金。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雖然美聯儲開放了對投資銀行的特別貼現視窗,但雷曼從頭到尾沒有在這個視窗貼現過一分一厘。因為比起現金,雷曼更需要的是信心。向美聯儲的這個視窗伸手要錢,就等於向世人宣告:“我沒錢了!雷曼流動性危機屬實!”這個象徵意義上解決“流動性危機”的視窗,卻很可能成為進一步放大“信心危機”的視窗,成為加速死亡的“催化劑”。
9月10日:離雷曼告別華爾街還剩下4天
評級機構降級警告融資成本大幅上升
9月10日。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在投資者會議上發表了對雷曼的降級警告。穆迪宣稱如果雷曼不能在短期內找到一個很強的戰略投資合作伙伴,穆迪將大幅降低雷曼的信用評級,很有可能從目前的A2降為BBB級。
除了市場信心將受到進一步毀滅性打擊,信用降級還意味著雷曼的交易物件可以向雷曼要求額外的抵押資產,從而進一步大幅提高融資成本。一個級別的降低,就將導致雷曼向交易物件補交2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