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6億美元的額外資產抵押,而兩個級別的降低將意味著另外再補交13億美元的額外資產抵押。對於已經面臨償付能力危機的雷曼,這無疑是雪上加霜,致命一擊。
9月11日:離雷曼告別華爾街還剩下3天
清算銀行凍結賬戶經紀業務全線癱瘓
最後生死攸關的時刻,雷曼的清算銀行兼最大債權方摩根大通凍結了雷曼的賬戶以及電腦交易系統,致使雷曼經紀業務全線癱瘓。為了保護自己以及客戶,摩根大通在9月9日已經要求雷曼向摩根大通增加50億美元的抵押資產,但雷曼並沒有追加抵押資產。在對9月9日的抵押資產進行了一輪討價還價之後,雷曼同意立即增加30億美元抵押資產,但沒有對5天前的50億美元的資產抵押要求做任何承諾。9月11日,在雷曼公佈第三季度鉅額虧損的第二天,摩根大通扭頭而去。
9月12日:離雷曼告別華爾街還剩下2天
機構客戶撤資“擠兌”百年老號大勢已去
作為美國的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是許多對沖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等機構投資者的證券經紀商。一方面,雷曼作為券商和做市商,替這些客戶買賣各種證券,提供信貸及其他投資服務,並要保持市場的流動性。同時這些投資基金在雷曼開設了賬戶,存放著它們的資產。另一方面,投行自身同時擁有巨大的交易簿,使用自己的資金在二級市場上進行風險對沖或者套利交易並從中獲利。券商們採用很多辦法來管理其交易簿,其中很重要的手段就是根據市場的情況進行調節,在相反的方向上買賣證券,這也就是動態對沖的概念。而市場情況瞬息萬變,所以業務一旦開展,進行交易,構建交易簿,這個過程就不能停下來,否則就會隨時遭受損失。這也就是所謂的“金融叢林”的概念:在金融市場上操作,如同跋涉在深不可測的熱帶叢林中,處處充滿危險,唯有不斷奮力前行,沒有停頓,才可保全自己。
信用降級威脅造成了雷曼經紀業務的機構客戶們的恐慌,客戶要求撤走資產的電話一個接一個打來,機構客戶們開始取消和終結與雷曼的業務,同時將資金大規模轉移。根據雷曼破產律師計算,雷曼的經紀業務部門,其資產已經由數月前的5 000億美元左右下降到1 000億美元。資金“擠兌”使雷曼的資產在短期內下降了63%。
雖然真正的“擠兌”在最後幾天才形成,但實際上從貝爾斯登倒臺以後,一直有機構客戶陸續將資金逐步轉移。倫敦的一家大型對沖基金——GLG公司聲稱它在2008年年初就開始逐漸減少在雷曼存放的資產。事實上,GLG公司不僅是雷曼證券經紀的客戶,而且在這家對沖基金成立之初,它曾經是雷曼家族的一員,而在獨立出去以後,雷曼仍是它最大的股東,持有14%的股權。9月初,雷曼CEO 福爾德親自與GLG公司經理通電話,反反覆覆強調雷曼可以繼續獨立經營下去,可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GLG公司還是堅決把存放在雷曼的資產徹底轉走。
對任何證券經紀商而言,失去60%的資產也就意味著一個人失去了60%以上的血液。投資銀行這種“金融叢林”性質的日常業務,決定了一旦失去這些“血液”,整個高速運轉的機器將戛然停止轉動。這個時候,“流動性危機”已經發展成為了“償付性危機”。如果沒有及時的大量資金注入,在接下來的任何一個市場交易日裡,雷曼隨時都可能沒有能力開門營業,此時的雷曼已經“無力迴天”。
9月13日:離雷曼告別華爾街還剩下1天
華爾街共商大事美聯儲袖手旁觀
對於已經完全失去獨立經營能力的雷曼,美聯儲緊急召集華爾街各大投行和機構首腦,巴克萊資本CEO也親自率領“併購小組”連夜從倫敦乘專機飛到紐約,在美聯儲大樓進行了一次長達48小時日夜不分的緊急會議。在連軸轉的兩天裡,美聯儲和多位CEO一起討論一切可能的挽救雷曼的方案。星期六晚上,大家暫時達成一個共識:由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在場的各大投行組成一個財團,總共出資550億~600億美元購買雷曼的“問題資產”,然後由巴克萊資本透過和美國銀行進行“形式上的”競拍,收購雷曼剩下的這部分良好資產。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詳見“美國政府的袖手旁觀”一章),美聯儲拒絕向在場任何機構提供任何形式的資金或者擔保援助,巴克萊資本請求英國政府方面的擔保也被拒絕。
9月14日:離雷曼告別華爾街還剩下0天
收購方扭頭而去雷曼無力迴天
美聯儲的袖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