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準體系以後,企業領導者要把主要精力集中於抓重大問題的決策和全域性性的指揮上,而不要糾纏於日常瑣事。要狠抓標準化的貫徹實施,認真組織員工學習與本職有關的標準,切實掌握這些標準的要求,以便能夠嚴格地、自覺地貫徹執行標準。在全體員工按標準辦事的基礎上,企業領導者便可以用一定精力抓好“例外管理”,處理那些標準沒有規定的事項。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的領導水平,真正按照現代化管理的要求把企業管理起來。商道七靈活融通變通生財
在經商活動中把握正確的經營術是商人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明清晉商成就斐然,與其經營謀略應用得當有關。他們正確地吸收古人的經商經驗,在經營活動中善於審時度勢,靈活機動,薄利多銷,打破陳規,不斷創新。時勢在變,賺錢之道也應隨之而變。晉商以善於經營聞名於全國,其經營方略值得借鑑。
。 想看書來
靈活機動,服務周到(1)
賺錢之道貴在靈活變通
晉商做生意都很靈活變通,“千方百計抓商機,想方設法創效益”。如保定分號獲悉北京分號收銀很多,就主動找生意往北京匯兌。有時為了調劑快,不僅不收匯水(匯費),甚至還給匯款人貼水,生意做得十分靈活。這樣的例子在晉商經營行為中比比皆是,生動地體現了晉商的睿智與機敏。這在當時的條件下,實屬難能可貴。
靈活機動,服務周到
市場行情瞬息萬變,消費者要求也不斷變化,故商業活動必須靈活機動,善於組織顧客最需要的貨源,才能達到購銷兩旺。
商號“大盛魁”,在蒙古經營歷經200餘年不衰,其中關鍵的一點就是組織貨源針對性,營銷方式靈活多變。他們精心研究蒙古人的生活要求和消費心理,採取適宜的經營策略以滿足顧客之需。
牧民以肉食為主,喜飲磚茶,“大盛魁”便自設茶莊進行磚茶的加工,滿足牧民需要。蒙靴、馬氈、木桶、木碗和奶茶用壺等是蒙古牧民和喇嘛生活中的必需品,大盛魁便按照牧民和喇嘛的習慣要求,專門加工訂做。
蒙古牧民喜歡穿結實耐用的斜紋布,大盛魁便大量組織貨源,滿足供應,並將布料按照蒙古牧民的習慣,拉成不同尺寸的蒙古袍料,大人有大人的尺寸,小孩有小孩的尺寸,由蒙古牧民任意選購。
鑑於蒙古人缺醫少藥的狀況,大盛魁按蒙醫習慣以72味、48味、36味、24味分包,藥包上用蒙、漢、藏三種文字註明藥品和效用等等。大盛魁的掌櫃和夥友還做到了初懂醫術,掌握了針灸的技術,隨身攜帶常用藥品,邊做生意邊醫治小病,透過義務醫病,疏通情感,建立了友誼,致使有的顧主數十年不變。
不論什麼商品,不論有多少習慣和要求,大盛魁總能滿足蒙古人需要。因此蒙古牧民只要見是大盛魁記商品,就爭相購買。由於大盛魁商號貨源組織有針對性,營銷方式靈活機動,從而在蒙古草原的經商活動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如今市場競爭已經演變為商品質量、價格、售後服務和企業形象、信譽以及與消費者的關係等全方位的競爭。特別是商家與消費者的關係、情感,在商品營銷中的作用越來越顯得重要。感情能轉化人的認識,感情能調節人的行為,在商家林立、貨比多家的情況下,人們自然更願意到信得過、感情親近的商家購物。
當初海爾為了成功地進行二次創業,派出了多支考察隊對我國和世界先進企業進行考察訪問,並對我國和世界經濟市場也作了整體研究。結論是:在未來的年代裡,佔有市場份額的多少將成為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而企業服務水平的高低和產品的不斷創新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產品所能佔到的市場份額。
於是張瑞敏確立了“消費—服務—生產”的這一代表潮流經營框架。提出了“服務重於利潤”的戰略思想,並據此而制定了二次創業的核心目標:以開展星級服務成為中國家電第一品牌為中心,以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和產品的不斷創新為重點,把海爾建設成為國際化的企業和跨國集團公司。在“使用者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使用者永遠都是對的”這些服務理念的指導下,海爾訂立了“高標準、精細化、零缺陷”的星級服務目標,設計了“售前、售中、售後”的星級服務內容。
對於商人來說,經營取利的實質就是服務他人,利人利己。在商家林立的今天,挑剔的顧客自然會貨比三家。只有那些質量和服務讓他們信得過,而且在感情上容易親近的商家才能消除他們的戒備,使他們樂於打交道。替顧客著想,就能贏得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