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現了商人以信義經商的基本原則,是做好買賣的前提。“嘴硬不如貨硬”,“只要貨贏人,不愁客不來”。
晉商恪守仁義,堅持透過正當的經營獲取利益,反對不擇手段撈取“黑心錢”。晉商明白,利益回報人人需要,只有做生意的雙方都能獲利,生意才能做下去。否則,若坑蒙拐騙,或只圖大撈一把、“一錘子買賣”,那誰也不願意被“刀宰”!最終無生意可做,或惡性的報應都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這裡有一個例子。春秋時期,越國漆商虞孚擁有一個規模相當可觀的漆樹園,他打算將割樹所得的漆運到吳國去賣。他的妻兄對他說:“我常到吳國去經商,知道在吳國怎樣銷售漆,搞好了,可以獲得數倍的利錢吶!”
虞孚急於發財,便一再詢問怎麼辦才能獲得更多的利。他的妻兄說:“漆在吳國是暢銷貨,我看到不少賣漆的人都煮漆樹葉,用煮出來的漆葉膏和漆混在一起賣,這樣可以獲得加倍的利潤,而吳國的人也發現不了。”
虞孚聽了來了勁頭,連夜取漆葉煮成漆葉膏裝成幾百甕和漆一起運往吳國。當時由於吳越兩國關係十分緊張,互不通商,漆在吳國確實是十分地緊俏。吳國的漆販子們聽說虞孚來賣漆,都興奮不已,跑道郊外迎接他,而且還為他安排好了食宿。在住地吳國的漆販子一看他的漆,果然是上品好漆,便講好價錢,貼好封條,約定次日交錢取貨。
等到漆販子們一離開,虞孚便開啟封條,連夜將漆煮的膏子和入上好的漆中,想以此來謀取高額利潤。不想由於手忙腳亂之中,留下一些痕跡。次日漆販子如約而來,發現漆甕上的封條有啟動過的痕跡,便產生了懷疑,找了個藉口,當時並沒有成交,說是過幾天再來。可虞孚在旅館裡一連等了好幾天,也不見吳國的漆販子再露面。時間一長,摻了漆葉膏子的漆都變了質。結果一兩漆都沒有賣成,連上好的漆也賠了進去。
吳國的漆販子們聽說以後,都批評他說:“商人做買賣要誠實,商品質量是不能騙人的,今天你落到這個田地,誰又會可憐你呢?”虞孚沒有錢回越國去,只好在吳國乞討為生,還常常受到大家的譏笑,最後窮困潦倒而死亡。
所以,商人一定要講良心,講道德,千萬不要像虞孚那樣欺詐別人,最終也落個不好的下場。品德是一個人最好的無形資產,要想掙大錢必須有大德。做生意在本質上就是做人,在商業生涯中,牢記“最重要的是人品”這句箴言,錢和物都可以輸得一無所有,唯有“誠信”不可輸,只有誠實做人和嚴守道德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商道四同舟共濟協調一致
晉商的團結一向為世人稱道,他們極少“窩裡鬥”,公認“天下晉商是一家”,有錢大家賺。晉商信仰“和氣生財”,在同業往來中既保持平等競爭,又保持相互支援和關照。在晉商中,凡是有業務往來的商號,都能善始善終,同舟共濟。有力有智,大家往市場上用,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共同對付異常嚴酷的外爭,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用會館團聚同鄉
天下晉商是一家的群體精神
晉商在經營活動中十分重視發揮團隊群體力量,他們以家族宗法與鄉里之誼,以會館地域行業之便,以崇奉關公、講義氣、講相與、講幫靠來協調人與人、商號與商號之間的關係,進而增強團結,逐漸形成了以血緣、地緣為紐帶的商幫。
晉商的團結主要表現形式有三種:其一是按地域形成商幫。晉商在各地設立的會館,就是地方商幫形成的一個標誌。這種地域幫統稱晉幫,但在內部又形成不同的商幫,如澤潞幫、臨襄幫、太原幫、汾州幫等。
其二是朋合營利、合夥經營、頂身股制。朋合營利、合夥經營是最初的群體合作經營形式,朋合營利是一方出資,一方出力,有無相資,勞逸共濟。合夥經營是一方出本,眾夥而共商,也就是財東與夥計之間的合作經營關係,又稱東夥制度。頂身股制是“出資者為銀股,出力者為身股”。身股又稱頂生意,即取得一定資歷後不出資本而以人力頂一定數量的股份,可按股額分紅。財東持有銀股,在商號享有永久利益,同時對盈虧負無限責任。
其三是聯號制。聯號制是由一個大商號統管一些小商號,類似西方的子母公司,在商業經營中較有力地發揮著團隊群體作用。
用會館團聚同鄉
日本人巖崎繼生研究過晉商後曾稱讚說:“山西商人相互之間透過連鎖關係,保持著一種團結局面,以便實現維護商業利益,防止同業間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