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子中失去了它;他探索生命,又在原形質中失去它;他追尋意識,卻又在腦波中失去它。然而,當他面對數學方程式時,一切又都顯得那麼清楚明白。
忍耐、堅毅、意義、愛、美和意識,均無法以科學的方法去探討;直覺和數學的觀念永不相遇,因為它們所依恃的是不同的平面。數學是人類心靈的工具,透過心靈察覺物質現象的一種表達法,此外毫無他途可循;直覺卻不同於此,它不是數學或者其他象徵知識的附屬品,無法以方程式表達出來。
第47節:緒論(7)
耶魯大學的教授拿託普(F。S。C。Northrop)瞭解認知直覺知識……美學……的重要,這類知識比區別理性心靈的知識還要來得現實。老子常警告人們抵禦〃分〃所帶來的危險,或許是這個緣故吧!莊子尤其聲言:〃所惡乎分者,其分也以備;所以惡乎備者,其有以備。故出而不反,見其鬼,出而得,是謂得死。滅而有實,鬼之一也,以有形者象無形者而定矣。〃由於需要,物理學家必須謹慎地控制自己去觀察形態、物質和活動等現象,他服從數學所無法解決的問題,還是得留給非科學家去處理。因此,對我們來說,能夠遠離科學的大門,確是非常幸運的事。
愛丁頓以嚴密的〃不法之地〃,即意義和價值的範圍為例,描繪出科學性的〃象徵性知識〃,以及由生活體驗得來的〃精湛知識〃之間的不同。
他機智地反駁那些稱其神秘地觀點為〃胡說〃或〃該死〃的批評家,他問道:〃物理的基礎能胡說些什麼?〃某些評論家有權批評他〃胡說〃,而平實主義者卻無權如此,胡說和該死都屬於價值觀的領域,站在平實的立場,那確實是不合邏輯的。
〃在醚或電子的世界中,我們或可邂逅胡說,但絕非該死。〃所以,我們雖離開了科學的大門,卻擁有了意義和價值的世界。
〃身為科學家,我們瞭解頗色只是波長的顫動,但它並沒有因反射在波長五三○○的色彩特別微弱,就驅散了反射在波長四八○○的強烈視感。〃美國科學界領袖米里坎(Robert A。 Millikan)閱讀了1947年4月29日美國物理協會出版的刊物後,就宗教方面發表了極為重要的宣告:
〃我以為,純粹的物質哲學是極為無知的,因為每個時代的智者,都有使自己的心對任何事均充滿虔誠和敬意。借用愛因斯坦的名言:'沉思不朽的生命之秘密,熟慮微覺的宇宙之構造,謙卑地接受出現在自然界的極為微小的啟示等,對我而言,這些就足夠了。'那就是我最需要的'上帝'之定義。
〃我很少將自己的'明斷'認為是我個人的榮譽,為什麼呢?當上帝把早期的進化的過程展現在我們眼前時,他所創造的萬物便開始以驚人的步伐邁入進化的過程,所以,我們的責任只是儘可能地扮演好我們的角色。〃
不論任何國家,任何時代的智者,似乎都已看到宇宙偉大的真理。雖然米里坎、愛因斯坦、愛丁頓、愛默生、老子和莊子等人的背景和知識不大相同,但是他們研究的重點幾乎都回歸到同樣的一樁事……自然……上。
相信前面有關信仰的陳述,近代有思想的人必然都能接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我思足矣〃、〃自然表達的智慧〃、〃我們能微微地察覺〃、〃他的一部分變成了我們〃,以及愛默生所說,他是〃自然神〃的一部分。
愛默生百年前所寫的東西至今仍是真理:〃我們每人都需具備左右世界宗教的正確觀念,刻意在牧場、池中的船、林中鳥兒的對答聲中尋找寄託,那是絕對看不到基督教的。〃換句話說,現在我們站著的地方就是我們最需要的所在。
老子也說:〃其心以為不然者,天門弗開矣!〃 (8 )
(四)
1942年,我翻譯了《道德經》和《莊子》三十三篇中的十一篇,刊載在《中印思潮》這本書內。後來我修改過一部分,並將莊子的餘篇翻譯了出來,本書選自莊子的精選,堪稱是莊子作品及思想的代表。
《道德經》修改得並不多,主要是將〃愛〃、〃德〃易以〃仁〃、〃性〃。要此,我把《道德經》重新分成七篇,相信必可幫助讀者把握住每一章的主要思想。
簡言之,本書前半部的四十章為哲學原理,餘則為功用論……可直接運用人類的各種問題。在說明莊子的精選時,我曾竭力為他們澄清彼此的關係,並指出其間的重點,避免加入我個人的意見。
由莊子來介紹老莊時代的思想背景和特性,實是再恰當不過。
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