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家藏都來不及呢,你還在這兒諞!”李老五就嘿嘿一笑,說:“這不是俺兄弟嗎,怕啥咧。”
大概從那時起,學校、機關就有了每星期升國旗、唱國歌的習慣,那國歌(「注」國民黨時期的國歌也即國民黨黨歌)的歌詞是文言文的,對童子軍們來說不好理解,老師也從來沒解釋過。不過唱得多了,到現在父親還記得歌詞:“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諮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由於多年戰亂造成的嚴重破壞,當時中國大部分地區經濟凋敝、民不聊生。為此,當時美國救濟總署給了中國不少援助,特別是對學生。父親上小學時,學生們幾乎每半個月都能領到美國救濟總署發來的食品:大鐵筒裝的奶粉、大塊的巧克力、肉罐頭等等;此外還有衣物,質量都非常好。其實我們家是不需要救濟的,但由於學生人人有份,也就領了。有時還發來一些美軍士兵戰時的口糧:幾塊餅乾麵包,一小罐果醬,一罐肉罐頭,一罐蔬菜罐頭,一塊巧克力,一塊奶油,一塊口香糖,五枝“駱駝”牌香菸,幾張餐巾紙。當時河南老百姓吃完飯以後都是用袖子擦嘴,沒有用餐巾紙的習慣,見到這些餐巾紙以為是擦屁股用的,於是就說:“瞧人家美國人,連擦屁股紙都準備好了。”
美國作為中國反法西斯戰爭的同盟國,在四十年代向中國提供了不少的援助,這些食品和衣物對於當時很多窮人家的孩子的成長是有益處的。解放後一些人出於政治目的和狹隘觀念,要麼對這一段歷史閉口不談,要麼硬要給美國的慈善援助戴上一頂“侵略”帽子,這實在不夠公正。
不過,美國救濟總署援助的物資,到了腐敗的國民黨手裡,有不少都被貪汙掉了。當時,只要開封救濟總署有什麼發,市場上就有什麼賣。國民黨政權的腐敗,由此可見一斑。
舊時的開封城內有一家山西商人開的“晉陽豫”糕點鋪,專門經營各種高檔乾鮮貨品和糕點。每到逢年過節,“晉陽豫”就派出一個夥計到我們家來訂貨。這種上門訂貨的夥計並非一般跑腿的,而必須是口齒伶俐、相貌堂堂的人;穿的也好:身著長衫,足登禮服呢面的牛皮底布鞋。這個夥計拿著魚翅、海參、木耳等貨物樣品到家裡來,給祖父、祖母或者廚師過目。如果選中,就拿個筆記下品種數量,不一會兒就把貨物送來,決無假冒偽劣和缺斤短兩現象;如果當時沒有決定,夥計就把樣品留下,約好哪天再來聽訊息。
除了“晉陽豫”,還有一家“包耀記”也是一個大字號。“包耀記”和“晉陽豫”都位於書店街,二者之間相隔只有幾個店鋪,經營的範圍也大致相同。現在人們常說“同行是冤家”,充滿了不正當競爭;但“包耀記”和“晉陽豫”卻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安心做自己的買賣,二者之間從不互相貶低。
解放前的晉商在全國享有很高的聲譽,主要原因是他們做生意講究誠信,童叟無欺;貨物品質特別好,價格卻又十分公道,薄利多銷。例如我們家後來居住的太谷縣城,除了開錢莊以外,還以做藥材生意聞名全國。太谷本身並不出產藥材,但勤勉的太谷商人們對各類藥材都非常懂行,從全國各地蒐羅藥材,只加以微薄的利潤就出手。而那些需要購買藥材的外地客商們,一是擔心在別處買藥材被騙,二是由於別處品種也不全,故都來太谷買藥材,既放心、又不貴,品種還全。解放後的前三十年,山西人做生意的那股厚道、勤勉、仁義的老傳統被一波又一波的政治運動徹底挖斷了根子,一切蕩然無存。改革開放以後,山西人又開始做生意,但已經完全是另一碼事兒了。九十年代,我和我母親在太原賣花燈時都跟當代的某些山西商人打過交道,發現他們和如今遍佈中國的奸商毫無二致:急功近利、貪而無信、陰險狡詐。跟以前以厚道出名的“晉商”老祖宗比起來,這幫不肖子孫簡直是有些辱沒門庭。
開封光復後,國民政府重新開始行使治安大權,有一些刑事犯人要槍斃。當時警備司令部也在省政府大街上,離我們家並不遠,因此父親經常看到槍斃犯人的情景。國民政府時期,要槍斃一個犯人,一般不召開公審大會,更不割喉嚨、穿鐵絲、取腎臟,場面往往是相當隆重的:一般都是前面八個號兵吹號,號兵後面是一隊荷槍實彈計程車兵;士兵後面是五花大綁、插著亡命旗的犯人,專門有個黃包車拉著他;街道兩邊到刑場的路上,也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犯人在路上如果看到街道兩邊有賣吃的喝的,只要想吃想喝,就吩咐車伕停下,於是押送計程車兵就跑腿到那家店鋪,掌櫃的必然要把最好的食物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