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4/4 頁)
子監國。神龍宮變的發生,正是她過於自信放鬆警惕的結果,而不是明知後果不妙任聽之任之。
因此宮變對她的打擊應該是很大的。在年老之際被迫放權,被至親所背叛囚禁,那種委屈和不甘必然如烈焰般焚燒著她的心。特別是在最初的幾個月,她一定有想過如何改變自身的處境。
《唐統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述:武皇初入上陽宮時,不施脂粉,形容憔悴。中宗入見時嚇了一跳,驚問原因。武皇淚流滿面地說:“我把你從房陵迎回來,就是為了把天下傳給你。可恨張柬之等五賊貪功,將我害成如此膜樣。”中宗為之淚下,悲泣不能自已,伏地拜謝死罪,從此開始重用武三思等人。
司馬光並不相信這個故事。他在《通鑑考異》中說,中宗愚頑不仁,武皇雖然毀容涕泣,也未必能夠感動他。後來疏遠五王,重用武三思,是受了韋后等的迷惑。司馬光的話是有道理的。以武皇的性格,不會介意在不利情況下示敵以弱,但那麼多年的恩怨情仇,隔了厚厚一層血痂,很難說中宗對她還有多少親情。嫡妃趙氏、長子懿德太子、愛女永泰公主……那麼多鮮血和屍體,不是一個皇位就能彌補的,何況那皇位本來就是屬於他的。顯對這樣一位母親,恐怕是既恨又怕,就是沒有愛吧。事實上當武皇已進入彌留之際,顯半點也沒有悲傷的表現,正興致勃勃地觀看潑寒戲與民同樂呢。當武皇病逝的噩耗傳入他耳中的時候,不知他心中可有半點觸動,還是隻有一種“她終於死了”的如釋重負?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曾縱橫一世的則天大聖皇帝悄然瞑目於上陽宮仙居院。她的遺制現在已經失傳,只能從各種史籍中窺見一二。其中最常見的版本里有這麼兩條:
1. 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以李家媳婦的身份,歸葬乾陵。
2. 赦免王皇后、蕭淑妃、褚遂良、韓瑗的親戚子孫。
赦免王蕭等人,她饒恕了生命中最後一批冤家,到了黃泉之下,或許可以相逢一笑吧。而去掉帝號,以皇后身份歸葬,則是最徹底的一次讓步,她終於放棄了曾經不惜一切去捍衛的東西,重新以人妻人母的身份,留載於史冊上。這是面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