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嘉靖下棋。棋過兩局,嘉靖說渴,太監趕忙遞茶,閣老見了,從袖內掏出一隻甌柑來,雙手呈上。嘉靖吃後,覺得又甜又解渴,忙問這叫什麼果子,何地出產。閣老說這叫甌柑,是家鄉永嘉特產,前日有鄉人送來一隻,不敢吃,特來敬獻給陛下。嘉靖問京城可有買處。閣老答有,曾在午門外見過,只是價高。嘉靖聽了,叫太監馬上去買。
這太監走到午門外,果然見有人擺著三隻甌柑在叫賣。便上去順手撿起一個,問多少錢,賣柑人說要十兩銀子,太監連聲說貴,要他便宜點,賣柑人說我的柑不開價,你嫌貴,我便自吃了。說著把太監手中的柑拿回來,剝了皮,兩三口吃進肚子。
太監搖搖頭,轉身回去。走到午朝門底,迎面碰到一個老太監,老太監問明情由,叫太監趕緊買來,遲一點萬歲爺要發脾氣了。這太監聽了,又忙趕回來,說願照價買。誰知賣柑人擺擺手,說現在要二十兩一隻。太監火了:“不是說十兩嗎,一轉身怎麼就漲價?”賣柑人也不理睬,剝開皮又吃了一個。太監見是最後一個柑子,心想,他再吃,回去交不了差了,就答應出二十兩銀子。不想賣柑人將柑拿在手中說:“這回只剩下一個了,想買這隻得四十兩銀子,你再討價,我也只好自己吃了。”太監急了,連忙按著他的手,趕緊說:“依你的,依你的。”當下掏出四十兩銀子,買下了這隻柑。
嘉靖吃柑,吃出味來,每日都要幾個。朝中大臣也學起樣來。不到幾日,把永強人的甌柑購買一空。這位永強老鄉,靠張閣老出的點子,賺了上千銀子。快快活活回鄉了。
那末這個故事中提到的張閣老是誰呢?就是明時永強人張璁。這張璁了不起,在溫州的影響力不比劉基差,關於他們兩人的民間故事,都能出一本厚厚的書。
張璁(公元1475…1539年),溫州永強人。後因和明世宗朱厚熜同音,世宗親為改名孚敬,賜字茂恭。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中舉人,時年二十三歲,但接著七試不中。七試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每三年一次,每次從溫州出發,乘船、騎馬、步行,溫州到北京直線距超過五千裡,緊趕慢趕兩個月才能到達。考試不中,再兩個月回到溫州。過兩年再重複一次,總共是七次!二十多年過去了,終於在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中進士,時年四十七歲,兩鬢斑白、老眼昏花了。這韌性,在現代人來說簡直不可想像。正是他中進士那一年,武宗朱厚照病死,無子,大臣們擁立其堂弟朱厚熜為帝,是為世宗。世宗當上皇帝之後欲尊生父為皇考,大臣們認為不妥,並援漢定陶為例,要尊其伯父(即武宗的父親孝宗)為皇考。世宗不樂意,故議三上三卻。但這些武宗舊臣又是擁立他當皇帝的,實力強大並有功於他,此事只好擱置。當時張璁在部觀教,按現時的說法還在實習期。但他的膽子大,又有思想。認為漢定陶被預立為子,養在宮中,後繼嗣,而世宗是在武宗過世之後立為皇帝,應為繼統。這便是有名的“繼嗣”與“繼統”之爭。世宗接疏大喜,授張璁為南京刑部主事。但“繼嗣”派實力強大,當世宗詔令璁等進京時,竟準備“撲殺之”。從張璁七試不中終成正果的韌性中可以想見他的性格,他再次冒死麵折廷臣之非。世宗也硬起了腰桿,命錦衣衛拘捕“繼嗣”派為首者,廷杖死十七人,一百數十人下獄,“繼統”派終於取得勝利。從此張璁深得寵信,步步高昇,由地方法院院長(南京刑部主事)到國務院總理(宰相)只用了六年時間,與他的二十幾年才到舉人形成鮮明的對照。
既任首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備及寵榮,但他不會循規蹈矩,尸位素餐。《明史》本傳稱他“剛明果敢,不避嫌怨,既遇主,亦時進讜言”。“他若清勳戚莊田,罷天下鎮守,內臣先後殆盡,皆其力也。持身特廉,痛惡贓吏,一時苞苴路絕。”讜言,正直的言論。皇帝讓他備及寵榮,正直的話他還是要說。苞苴,蒲包,“貨賄必以物包裹,故總為之苞苴”。也就是說在他的嚴厲打擊之下,行賄之人的苞苴沒有地方送。張璁做官與劉基一樣,做出了溫州人雷厲風行的風格。並且他懂做生意,運用市場法則——物以稀為貴,幫助老鄉賺錢,這也是溫州人的特點。溫州人很喜歡張閣老,所以有不少關於他的故事。溫州松台山妙果寺邊至今還有張璁碑亭,還將他居住的府邸舊址稱為張府基來紀念他。
有明一朝,挾南宋之餘威,溫州人做官的還不少。與張璁前後不遠的尚有章綸,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進士,因上疏主張“內宮不可幹外政,佞臣不可假事權,後宮不可盛聲色”而觸怒景帝,被下錦衣衛大獄,“榜掠慘酷,血肉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