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統文化。許多善良的學生、讀者、聽眾還真以為他們的講述是源自太史公,是取自學界對《史記》等著作的近期研究成果。其誤導、扭曲歷史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相信吳晗教授等若能再世,一定也會支援對劉邦進行重新公正評價的工作。
3。斯人無口以辯
新近易中天先生在電視、書刊上便隨意品說,大講劉邦生性流氓,從不讀書,還煞有介事地探索所謂“無賴劉邦崛起之謎”。③似乎其所述果真是大漢高帝之真實面貌。全然不考慮如此品評是否有損華夏民族偉大形象,其影響所及,令聽眾譁然。使本來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中地位委屈的劉邦又一次受到全國範圍的嘲弄。此種怪異情況在眾多開國皇帝群體中實屬少見。可嘆的是劉邦已逝千年,斯人無口以辯,恐怕連正直的太史公也是始料不及的。
且看易中天在“劉邦崛起之謎”一文中對布衣劉邦的描述:
劉邦出生貧賤,一個平民,平頭百姓,父輩連個名字也沒有,(難道不知道封建社會避諱?——本書作者注)外號劉季即劉三、劉小。從小就不讀書,自幼不務正業,總是遊手好閒、吃喝嫖賭、性情###、無賴、大老粗,生性喜歡酒和女人。③
真難想象這些話是出自著名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之口。實際上,平民劉邦的人生歷程完全不是這樣。
易先生總結劉邦崛起原因的結論有四:一、出身差,運氣好;二、力量弱,膽子大;三、毛病多,改得快;四、水平差,悟性高。
僅憑運氣好,易氏所謂“一個地方小混混”,不到一年時間便獲義帝懷王、諸臣及各路義軍充分信任,進而取得節節勝利並奪得天下,真乃天方夜譚,古往今來聞所未聞也,不足為評。
其二,論實力、氣力、膽大,劉邦無法與擁有虎狼之師“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相比,與刺秦王的武士荊軻相比也難以匹配,後者卻均告失敗。
其三,毛病多又何以能脫穎而出?有錯者均思悔改,毛病多則無法稱道,歷史機會稍縱即逝,浪子回頭突發奇想亦須機會和時間,靠誰與之?如何求之?故亦謬。
至於水平差,意即無知不讀書,僅憑悟性便能讀懂兵書,讓人無法信服,似張良那樣出身高貴,學譽海內的賢才都對劉邦欽佩得五體投地,並曾感慨地稱:“沛公殆天授”;似酈食其、周苛、紀信等賢才猛將乃至像王陵母親那樣老實巴交的平民百姓為沛公漢王均能視死如歸。面對將相爭議,劉邦應變自如,詔令決斷英明,並能團結多方面人才於自身周圍。連敵手范增都對劉邦推崇備至,必欲置其於死地。不知中天先生“水平差”之說法源自何處。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初評易中天先生之“劉邦崛起之謎”(3)
兩漢以來,更不乏盛讚劉邦聰明才智者,明代學者何去非便專門論述道:“……取之以智者,劉漢是也。……嗟夫!雖微漢高帝,則羽之於天下,固將失之也。漢王之智蓋疏矣,以其能得真智之所在,此所以為王。……漢高帝挾其在己之智術,固不足以定天下而王之,然天下卒之歸者,能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也。夫能因人之智而任之不疑,則天下之智,皆其資也。此所謂真智也。”④
尤其是,在數千年帝王史上,有那麼多童稚登臨大位,易氏未覺奇怪,劉邦從未當過皇帝的平民經歷就令中天先生“奇了怪了”。③在其心目中,劉邦是布衣也錯,當皇帝也錯,不知為何,對平民皇帝,易氏成見如此之深!
一位被太史公記載,曾經立下驚天動地勳業的開國帝王,被戲辱成如此模樣,這哪是在品史!即便是無意,也不管承認與否,其品說已在社會上造成了無法迴避的影響。
事實是,易先生是大學教授,為人師表,負有對歷史和學生負責的義務,而不是夜話野史的作者,也不是市井評書先生。信口開河對歷史人物進行評說的做法,肯定會受到關心劉邦的人們的廣泛質疑。當然,此事也已凸顯“公正客觀評價平民劉邦”工作的重要和迫切。
人類的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歷史也因不斷孕育的英雄的點綴而更加燦爛輝煌。真實的劉邦便是這樣一顆自平民階層冉冉升起的耀眼明星。
筆者並不否認,對於包括劉邦在內的許多歷史人物和事件,史界向來存有爭議。作為文史學者,有其獨特見解亦值得稱道,但同時應當客觀記述各種觀點及依據,以供讀者和後學評判,是則是之,非則非之。如是,才能彰顯公正和教授之寬闊胸懷和良知。
4。讓歷史人物更具真實性
近代著名學者胡適先生雲“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