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劉邦崛起之謎”(1)
誠然,漢高祖劉邦出身低微,卻以義軍統帥身份,順應民心和歷史潮流,高舉“伐無道,誅暴逆”旗幟,率軍入關滅秦,剪除倒行逆施的項羽舊貴族復辟勢力,在世界上建立起雄踞東方的大漢王朝,首次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無可爭議地被史學界公認為“開創了中國社會歷史前期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頂峰,奠定了二千餘年封建社會制度繁榮發展的雄厚基礎”。如此卓著功業,較之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有過之而無不及。
1。不公正的歷史錯覺
遺憾的是,千百年來,因為種種原因,對劉邦的評價未達到應該達到的高度。直至今天,人們所能瞭解的劉邦人品之正面形象,主要依據《史記·高祖本紀》(以下稱《高祖本紀》,類同)載:“高祖為人,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注意,太史公用了“仁而愛人”這一儒家道德核心之詞。)司馬遷還透過義帝懷王和老臣之口贊曰:“獨沛公素寬大長者。” 應該說,其對於劉邦的評價本來是非常高的,特別是其所述沛公至高帝之豐功偉業,更是令歷代人民欽佩讚歎。
然而,司馬氏對其開國皇帝的記述上的突出特點是詳近略遠,而且記述時間集中在劉邦號為“沛公”(前209年)之後至高帝(卒於前194年)的15年;對於沛公以遠情況,即劉邦四十多年之平民經歷,則極少提及,並冠以神秘色彩。
另外,由於《高祖本紀》之表面文字中,確實記有高祖“為泗水亭長,素易諸吏,廷中吏無不狎侮,好酒及色……”一句,還有劉邦稱帝后,在與其父太上皇和眾大臣飲酒歡樂時亦曾戲言“始大人曾以臣‘無賴’”。以致後世對“布衣劉邦”臆測紛紜。再加上覆雜的歷史原因,使司馬遷無奈略寫的平民劉邦的人生歷程,竟被傳世諸多演義、評話、劇本、雜曲等恣意戲辱。其平民模樣,常作為其中不可或缺的笑料而被塗畫得汙濁不堪;其形象在許多人心目中只不過是一個事出偶然,雞犬升天,“不讀書”的“流氓皇帝”。
此情此景,已足令司馬遷費盡心血記述的漢高祖的輝煌歷史黯然失色。對當前人們熱情弘揚的兩漢文化事業也造成了不容忽視的影響。這顯然是非常不公正的歷史錯覺。
2。“流氓”等說出自……
尤其是“流氓”、“遊手好閒”、“從不讀書” 之說,幾乎成了布衣劉邦的標誌性烙印,非獨民間,就連一些學者之著作中也載之切切。
其中,“從不讀書”之說流傳較為久遠,最聞名者見於唐代章碣之詩中“劉項從來不讀書” 一句*。
逮至近代,國民革命風起雲湧,“剷除封建,打倒帝王”成了全國人民的共同呼聲。一段時間裡,強調“階級鬥爭為綱”,甚至“聖人”孔子也被打翻在地,封建皇帝劉邦自然難逃其厄運,以其為豪強地主,稱之為“流氓皇帝” 者漸多。如民國###、孫中山的顧問章太炎先生謂劉邦為“草莽之人”;魯迅先生說劉邦是“無賴出身”;史家吳晗教授在其著述《論皇權》中曰:“流氓劉邦”;費孝通先生之《皇權與神權》,謂劉邦為“幸運的流氓”;毛澤東主席於上世紀20年代,在論及階級鬥爭史時亦談及:漢高祖是“流氓”,“起來革命,……也是無產階級推倒貴族階級的革命”。①
其實,我們完全應該想到,上述歷史風雲人物和革命史家之評述,本來也離不開那特定年代的影響。而且他們後來對劉邦的歷史功業也皆是讚譽有加,具體評述文字也均是正面慎重的。如毛澤東主席便多次稱頌劉邦:“是封建皇帝中最厲害的一個”,“熟悉社會生活,瞭解人民心理,有氣魄,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②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一、初評易中天先生之“劉邦崛起之謎”(2)
時至今日,傳統“階級鬥爭”學說已逐步被邊緣淡化,我國早已撥亂反正併成功實現了歷史大治。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像孔老夫子,還有曹操、雍正皇帝、曾國藩等,均重新獲得了客觀的評判,並得到了公眾的認可。大漢王朝對我中華民族社會發展的偉大功勳和無法磨滅的印記,已被時代重新認識。人們熱情弘揚光大的兩漢文化事業,也贏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只是,許多同志對漢王朝開國皇帝劉邦人品的認識至今仍處在尷尬的境地。
有的教授甚至在莊嚴肅穆的課堂、講臺乃至主流媒體,不負責任地對所謂“無賴流氓劉邦” 之人生歷程,尤其是平民經歷恣意渲染、評述。還說是用現代語言普及真實歷史知識,傳播中華優秀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