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108' 持到張伯倫在1927年死去。他們兩人在第一次會晤後就一直通訊。張伯倫給德皇一共寫了43封信,德皇回了其中23封,其中有一部分信簡直就是長篇文章,德皇在他的一些激烈演講和宣告中曾經加以採用。“上帝把你的書送給了德國人民,把你送給了我。”德皇在頭上幾封信中曾經這麼說。張伯倫在這些信中竭盡其阿諛諂媚之能事,到了令人作嘔的程度。“陛下和陛下的臣民,”他寫道,“是生在神聖殿堂的。”他還告訴威廉,他在書房裡把威廉的肖像放在里昂納多畫的基督肖像對面,他工作的時候,就可以常常在他的救主和他的君王之間來回踱步。
但是張伯倫的奴才氣並不妨礙他向這個性格暴烈、剛愎自用的皇帝不斷進言。1908年,威廉頗不得民心,以致帝國議會竟敢責難他過問外交造成不利後果。但是張伯倫勸告德皇說,輿論是白痴和姦賊製造出來的,可以不必去理會它,威廉則答覆說,他們兩個人將站在一起——“你用你的筆;我用我的口舌和利劍”。
這個英國人一直提醒威廉不要忘記德國的使命和命運。“德國一旦有了力量,”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說,“——我們可以滿懷信心地預期它能夠得到力量——它必須立刻執行一種科學的天才的政策。奧古斯都曾經有計劃地改造世界,德國也必須如此??有了進攻性和防禦性武器的裝備,有了像軍隊一樣嚴密的組織,在藝術、科學、技術、工業、商業、財政,總而言之,在一切方面都優於任何國家,也就是說,自己成了世界的教導者、舵手、先驅,它的每一個人都堅守崗位,每一個人都為神聖的事業貢獻出最大的力量——在這種條件下,德國??必將由於內在的優越性而征服全世界。”
張伯倫在戰爭中途的1916年歸化為德國公民。由於宣傳他所歸化的國家這樣一個光榮的使命,張伯倫得到了德皇一枚鐵十字獎章。但是受到這個英國人影響最大的還是第三帝國。雖然第三帝國到他死後6 年才出現,但是他早已頂見它的到來。納粹黨人把他奉為他們的一個先知,繼承了他的種族理論,繼承了他的熾烈的德國人和德國的使命感。在希特勒統治期間,出版了大批書籍、小冊子、文章,頌揚這個國家社會主義德國的“精神建立人”。
希特勒的軍師之一羅森堡就經常把他自己欽佩這位英國哲學家的熱情來灌輸給元首。很可能,希特勒在離開維也納之前就已經知道了張伯倫的著作,因為他的著作在泛日耳曼團體和反猶團體中是很流行的,而這些團體的印刷品又是他在那些日子裡廢寢忘食地閱讀的東西。他也很可能讀過張伯倫在戰時寫的一些沙文主義文'109'章。在《我的奮鬥》中,他對於第二帝國沒有更多地採納張伯倫的意見表示遺憾。
張伯倫是首先看到希特勒有偉大前途、因而也看到德國人(如果他們追隨希特勒的話)有新的機會的德國知識分子之一。希特勒在1923年在拜羅伊特見過他,當時張伯倫雖然身患重病,半身不遂,而且德國的戰敗和霍亨佐倫帝國的覆亡——這是他一切希望和預言的崩潰!——使他感到心灰意冷,但是這個誇誇其談的年輕奧地利人使他欽佩得五體投地。“你有偉大的事業要完成,”他在第二天寫信給希特勒說,“??我對日耳曼主義的信念從未有片刻的動搖,雖然我承認,我的希望曾處於低潮。你在頃刻之間卻改變了我的精神狀態。在德國最迫切需要的時刻,它誕生了一個希特勒,這就證明了它的生命力;他所產生的感召力量也是如此;因為這兩件東西——人格力量和感召力量——是密切不可分的??願上帝保佑你!”
當時阿道夫·希特勒留著卓別林式的小鬍子,加上他的無賴作風,他的強暴粗野的極端行為,大多數德國人都把他當作笑話看待。他當時沒有幾個擁護他的人。但是他的性格中的催眠般的吸引力在這個年老多病的哲學家身上卻起了奇蹟般的作用,恢復了他對他志願歸化的民族的信心。張伯倫加入了襁褓時期的納粹黨,只要健康許可,還為它的沒有什麼銷路的出版物寫文章。1924年發表的一篇文章把當時還關在監獄裡的希特勒捧為上帝派來領導德國人民的。命運招呼過威廉二世,但是他失敗了;現在命運又在招呼希特勒了。1925年9 月5 日納粹黨的《人民觀察家報》以5 欄篇幅刊登賀辭,慶祝這個傑出的英國人的70歲生日,把他的《19世紀的基礎》捧為“納粹運動的福音書”,他在1 年零4 個月後即1927年1 月11日進棺材的時候,心中充滿了希望,認為他所宣傳和預言的東西在這個德國的新救世主的非凡的領導下還是能夠實現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