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第73 和74 頁。
① 《秘史》第200 節說五個“伴當”(tabunokod)。
② 格魯塞原文作“beiersauvage(oqouldja)”,茲據《秘史》原文作“羱羊”。羱音元,羊屬,狀如騾,善鬥。——譯者
③ qara…keriye 指“鴉類小鳥”,qarambainoghosoun 指“黑色鴨”。'2'(《秘史》原文是“黑老鴉會拿鴨子, 奴婢能拿主人”。——譯者)
第二章 蒙古國家的形成
人們知道成吉思汗是最恨叛徒的,此外,憑著他所自命的是何等樣人,即使沒有真實感情,也要對於這個舊日的安答,無論變成了什麼樣的仇敵,表現出一種暖昧不明的情誼。他高呼:“出賣自己主人的人,還可以讓他們生存麼?將他們處死,並及他們的子孫。”於是命人將這些人當札木合面前殺死。我們如果採信蒙古史詩,他還有更好的做法;他遣人向札木合提出,要寬恕他的一切錯誤。感情外露,對這位征服者來說,或者不過是故作姿態,但是無論如何,到了蒙古詩人那裡,則變成為真心誠意,成吉思汗向他從前的安答提起當初彼此友好無間,如形影不離。“後來是你拋棄了我。然而你現在又來與我相會了。”說起從前歡樂的日子,彼此都在少年,情如兄弟,成吉思汗就象奧古斯都對秦那那樣,④向常常欺騙他的札木合說:“讓我們再做朋友,共同生活吧。”而背叛成性的札木合也曾有時揹著他的新的盟友們而做有利於成吉思汗的事,現在成吉思汗就把這些事情當做遞給他的一塊救生板,對他說:“我知道當你攻我的時候,你內心有所懊悔,因為你幫助過我, 首先是通知我關於汪罕所做的準備,後來又製造了乃蠻人的疑懼。”①
在這種高乃依②式的對話中,札木合對於要寬恕他的提議,做出了令人欽佩的高貴的拒絕答覆,他說:“當我們做安答的時候,我們共煮食物,共同進餐,我們彼此間所說的話,今人難忘。於是有人離間,使我們互相攻擊。提起了這些,我羞恥不堪,我沒有勇氣正視我的安答。你建議仍叫我做你的朋友,然而我覺得這是再不可能了。你現在已經團結所有的人民在你的統治之下,我們彼此之間不可能再做朋友了。如果你不殺死我,我常常將似你衣上的蝨,項上的刺。因為我,你將睡不安枕。你的母親賢明。你自己是英雄。你的兄弟們有才能。你的夥伴們都是勇士。你的大將們對於你,就象七十三匹騙馬。'3'而我從小就沒有父母。沒有兄弟。我的夥伴們對我不忠。我的安答呵,你一切都比我強。現在,我必須死去不可再延遲,使我安答心安。但是我必須不流血而死。在這種情形之下,我死後的魂魄永遠要成為你子孫的保護者。”③當人們將札木合所說的恬報告給成吉思汗聽的時候,成吉思汗說: “我的札木合安答總是異途而行,雖然,這是一個可以效法的人,但是他不願意再活……照他的意思做吧!我想救他,竟屬無效。”已經表示了關懷故舊的心意之後,政治問題重新出現了,因為成吉思汗繼續說,殺死一個象札木合這樣的人,不可以沒有公正的理由。而這個理由馬上找到了:為了拙赤答兒馬刺'4'和給察兒的馬群被劫事件,札木合叛變攻擊成吉思汗,在答蘭巴勒主惕地方兵戎相見等等。“現在他絕拒重新成為伴侶。不顧我對他憐惜之心,我不可能救他了。讓他不流血而死吧!”
札木合根據這個判決被處死(人們知道,蒙古人迷信地以為魂魄居於血液之中),我們的史乘附帶說,他被優禮殮葬。
拉施特在他的成吉思汗傳記面裡,沒有說到札木合的死,但是他在另一處地方,在沒有指明日期的情況下提到了這件事,這就是在他的書裡面關於韃靼各部落說到札只刺惕族這一節的時候。依照這部波斯史書,成吉思汗不欲殺死他舊日的安答,卻將札木合交給他的侄子亦勒赤臺那顏,'5'亦勒赤臺不久之後將札木合殺死。“有人說他命令將札木合的肢體逐一砍斷,而札木合說,這是很公正的,因為如果命運使他作主,對於他的敵人,也將要這樣對待。他自己將肢體呈獻於劊子手的刀刃,促其執行這種殘酷的死刑。”
這一種說法顯然和《秘史》的斷言牴觸,而《秘史》所說,按情形似乎比較近於真實得多。
在牛幾年,回曆601 年(在這裡就是說公元1205 年最初的六個或七個月) 的編目之下,拉施特向我們敘述成吉思汗的第一次出兵合申,即唐兀人的王國或甘肅地方的西夏。《元史》證明在這同一個牛兒年,即1205 年(乙丑),成吉思汗攻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