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起來的顯赫世系, 並不能掩蓋這些遊牧人民曾生活在非常困苦的狀態之中。只看成吉思汗的始祖李端察兒,《秘史》說到他的生活狀況就可知道。他自以為受到他的兄弟們的薄待, 就騎上一匹青白色禿尾生斷梁瘡的馬沿著斡難河尋謀生路②。為了餬口,他射殺被狼圍阻於崖上的野牲而食。“他採拾狼吃殘的東西,並養著黃鷹。到了春天,當許多野鴨野鵝飛來時,他放黃鷹去捉。”和草原上的懶漢遊民一樣, 他向鄰近一個部落乞求馬奶喝,到後來,他以出其不意的襲擊降服了這個部落,以此做為報答③。孛端察兒的早年,據記載是這樣貧苦,但是一切史源都承認他是孛兒只斤皇族的始祖。④
第六節 成吉思汗時代來臨前夕的蒙古地區、蒙古各部落
說過了這些口頭傳說之後,讓我們來考察一下拉施特所提供的,約在成吉思汗誕生的時期,就是在公元十二世紀中葉稍後一些的時期,關於蒙古各部落的各種具體事實。
③ 參閱下第41 頁,注④。
④ 伯希和先生說:札只刺惕人曾參加耶律大石的遠征至於突厥斯坦,在公元1123 年至113O 年之間(伯希和,《亞洲學報》,1920 年,I,146)。'翁按:《遼史》記載,耶律大石駐北庭都護府,會合茶赤剌(又譯作祭察哩)等十八部王眾,得精兵萬餘,整旅而西。伯希和謂札只剌惕人(茶赤剌的轉音)曾參加耶律大石的遠征。是有根據的。'
⑤ 但是這最後兩個族,如果也是阿闌豁阿的子孫,卻是由她的人間的丈夫朵奔蔑兒幹所生,不是由於天神。因為撒勒只兀惕是不合禿撒勒只的後裔,哈塔斤是不忽合塔吉的後裔。
⑥ 或以為都兒魯斤這一詞源流於“都兒立克”(Dorlik),蒙古的一個神名。'14'
① 阿魯剌惕族,根據《秘史》,是海都的第三子札烏錦阿兒特該的第三子阿魯剌惕的子孫。關於這些尼倫和都兒魯斤部族的原始,參閱《拉施特書》,別列津譯,“祖先”,第5 頁,“部落”第272 頁。
② 《秘史》說在“巴勒諄阿剌”,“泥島”。海涅土譯,第24 節,第3 頁。克羅斯譯《元史》說在Pa…lit'ouen…a…lan 地方(按:《元史》作八里屯阿懶。——譯者)第8 頁,參閱伯希和,《通報》,1936 年,358。
③ 《秘史》第24 至38 節。參閱《元史》,克羅斯譯,第8—9頁。
④ 《秘史》,第42 節。《拉施特書》,“祖先”別列津譯,第10 頁。
第一章 成吉思汗勃興前的蒙古
蒙古的東境介於客魯漣河南邊(或東邊)和中興安嶺之間遊牧著塔塔兒人,長時間以來,人們以為塔塔兒人屬於通古斯種,但是經過伯希和先生的考證,他們無寧屬於蒙古種。作為聯盟,有時稱九姓塔塔兒,有時稱三十姓塔塔兒,他們曾見於公元731—732 年的在和碩柴達木的闕特勤突厥碑文,所說的無疑是上述這個地方。當公元十二世紀,他們顯然是分為好幾個部落: 察阿安塔塔兒、阿勒赤塔塔兒、阿魯孩塔塔兒等等①,組成一個比較鬆散的聯盟。
在塔塔兒人的西北,在客魯漣河和斡難河上游之間,遊牧著真正的蒙古人,就是成吉思汗的氏族或孛兒只斤氏族所隸屬者,其中主要的部落是泰亦赤兀惕部落。②上面說過伯希和先生曾指出,蒙古這個名稱似乎曾以中文名字“蒙瓦”或“蒙兀”在唐代就已經出現'奇Qisuu。com書',是室韋各部落之一的名稱,“室韋人幾乎肯定是屬於蒙古語族的”,似乎在這個時期(公元七世紀至九世紀) 遊牧於客魯漣河下游的旁邊和興安嶺的北部。
在十二世紀。有一個蒙古部落和泰亦赤兀惕以及孛兒只斤的親族關係相當遠,所以能夠互通婚姻而不違反族外通婚的原則,這就是翁吉刺惕人,他們居住在塔塔兒人東邊,捕魚兒湖的旁邊,喀爾喀(合勒合)河穿過這個湖而匯入於客魯漣河③。
成吉思汗的祖先,這些真正的蒙古人,因為居住在草原和森林之間,一部分是牧人,一部分是獵者,我們將要看到成吉思汗本人的生活也是這樣。蒙古人中間的主要部落之一,泰亦赤兀惕和成吉思汗的祖先親屬關係很近,拉施特告訴我們,他們被人們看成一個森林中的部落,或含輕蔑之意,呼為林木中人,在森林中的蒙古人這時候文明程度不及草原上的蒙古人①。同樣情形,還有林木中的兀良哈部落(也是蒙古人)②,拉施特說:“他們住在廣大森林(臺哈,taiga)之中,不住帳幕,根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