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呀!”他用刀刺傷自己的小指頭,把流下的血盛在小樺皮桶裡面交給蒙古使者,[5'作為他誓言的保證:“如果我再對我的兒子帖木真做錯事,我就要流血!”我們不能確定,這是否是一種臆造的誓言,是否是宮修歷史製造出來預先替成吉思汗不久就要對他義“父”所發動的背信進攻找個理由。② 在《拉施特書》裡面,汪罕也承認成吉思汗有理而是自己不公正,但是他讓桑昆去答覆成吉思汗。③
桑昆對於這種含有挑撥性的口信當然非常憤怒,他拒絕了和議。《秘史》所載桑昆的語言,使我們詫異於他所揭露的關於成吉思汗的兩面性:雖然稱汪罕為汗和父親,但是在朋友之間,成吉思汗毫無顧忌的稱他為殺人兇手, 而這種毀罵,可以把汪罕有系統地殺戮其他客列亦惕王子們來證實它。①這位客列亦惕的王位繼承者叫喊:“一定要決戰,必勒格別乞和脫朵延立起大纛。②馬匹飼好草料,準備出征!”
④ 《秘史》,第179 節。參閱《拉施特書》,第140 頁。《元史》,克羅斯譯,第22—23 頁。人們很難根據成吉思汗號召蒙古人團結抵抗“外人”,客列亦惕人,就以為客列亦惕人和蒙古人的種族不同,而屬於突厥一類。因為塔塔兒人當然是蒙古種,而成吉思汗認他們為死敵。118
① 《秘史》,第181 節,鮑乃迪,第94—95 頁。
② 《秘史》第178 節。
③ 《拉施特書》,第141 頁。
① 《秘史》,第181 節。鮑乃迪譯,第94 頁,注,第330 頁。
② 這是一種突厥…蒙古的成語。在奧斯曼突厥的古典語言中,“大纛出來”指懸馬尾的長矛插在蘇丹或宰相的帳前表示即將出徵。
第二章 蒙古國家的形成
根據《拉施特書》,桑昆還有這種粗豪的言語:“讓刀劍來決定命運!戰勝的做大汗,佔領戰敗的‘兀魯思'!”③阿兒孩合撒兒於是回去見成吉思汗,向他報告了敵方的拒絕性的答覆。
第二十三節 成吉思汗在巴溯諸納
《秘史》和《元史》記載證明,成吉思汗在這個時候,因為擔心被客列亦惕人所窮追,退至巴泐渚納,在那裡度過公元1203 年的夏季。我們在上面說過,奇 …書∧ 網拉施特以為成古思汗以前已經有一次退到巴泐渚納,依照拉施特,前一次退到巴泐渚納是緊接著合剌合勒只惕額列惕的戰役之後,④在這以後,拉施特說,成吉思汗前往統格河上(由這個地方派使者向汪罕諸人傳達使命), 再由統格河,第二次退到巴泐渚納,⑤這以後敘事的次序又和其它兩種史源符合了。
至於巴泐渚納究竟在什麼地方,並不明確。這個地名似乎和蒙古詞彙巴泐只安,即“沼澤”音義相近。⑥'l' 事實上,拉施特和《元史》都對我們提到巴泐渚納渾水這件事。多桑是追隨拉施特的,和拉施特一樣,他說成吉思汗到過巴泐渚納兩次①,他告訴我們說,“在斡難河之北的高原,有個小湖很淺,叫做巴泐渚納,從這個湖,有小河名圖刺北流入寅各答河。”②蒙古的水流或沼澤以“泥水”為名的應該是不止一處。因此,和《元史》所謂河—— “班朱尼河”③相反,這應該是一個湖(或者無寧是一個沼),有如《秘史》所說的“巴泐渚納湖”④。拉施特在他這一方面則說,巴泐渚納地區裡面藏有若干小泉,但是不足以飲牲畜⑤。瓦撒夫⑥則稱為“巴泐渚納泉”。現今一切地圖上面都沒有這個名字,就是在地理學會可以查閱到的俄國參謀本部的赤塔地方地圖上,也不載此名。一般來說,是和多桑所做的一樣,人們向阿哈河地區的阿哈村以南的死水、沼澤或泉水之中覓求巴泐渚納,這個村鎮現在是赤塔和滿洲里鐵道中間的一個站。
然而應該在這裡提到《秘史》第182 節的一段記事。當成吉思汗遊牧於巴泐渚納湖附近時候,接見了一名叫阿三(即哈桑)的回回商人,這個商人系經過汪古人地方⑦而來到此地的,他帶來一隻白駱駝和一千隻羯羊換購貂鼠和松鼠的皮。
③ 《拉施特書》,第141 頁。
④ 《拉施特書》,第133—135 頁。
⑤ 同上,第142 頁。參閱同上,第300 和308 頁,別列津注。
⑥ 科瓦列夫斯基《蒙古詞典》,Ⅱ.頁1079。
① 《多桑書》,I,第71 和79 頁。
② 同上,第72 頁,注一。
③ 《元史》,克羅斯譯,第23 頁。
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