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乃蠻人首領不亦魯黑和可克薛兀撒卜剌黑'1'(《元史》前一人作不魯欲, 後一人作薛吾撒八刺①)的戰爭——之後,對泰亦赤兀惕首領們的鬥爭——之後,札木合被舉為古兒汗——之後,對塔塔兒人的戰爭,這次戰爭我們已經說過,是列在犬年,1202 年。
由此可見,中國史源和波斯史源在上述各事件的日期排列是彼此相同的。相反,蒙佔的史源,《秘史》,卻向我們提出一種相當不同的次序。大約在我們現在所說到的時期前後,《秘史》敘述了:1。札木合被舉為古兒汗; 2。對泰亦赤兀惕人的戰爭;3。對塔塔兒人的戰爭;4。對不亦魯黑和可克薛兀撒卜刺黑的乃蠻人的戰爭。可注意的是這種排列方法乃是最方便地將各項事實聚集起來的方法;也是在增長興趣之中敘述這些事實的排列方法,可以使敘事搬到最為戲劇性的活動上去,《秘史》在這種地方真是具有史詩的風格。
然而,縱使這種排列方法在講述故事的觀點上有它的長處,而我們還是信守其它兩種史源的排列次序,因為它們顯然證明在日期問題上下過一番功夫, 即使不是完全可信,至少還是值得肯定的。
第十四節 成吉思汗和汪罕對乃蠻人的戰爭
我們如果相信波斯的史源,看來客列亦惕汪罕和成吉思汗舉兵攻打乃蠻人是在大約公元1199 年之際。乃蠻人的國家自從他們的國王亦難赤必勒格死後,實際上已經被他的兩個兒子分為兩個部分了,一部分歸塔陽太不花'1', 另一部分歸不亦魯黑①'2',他們因為爭奪一個妃妾而彼此失和。塔陽統治平原上的各部族,似乎是在有許多湖泊的科布多地區方面,不亦魯黑在多山地區,朝著阿爾泰山這一方面。成吉思汗和汪罕暫時不去侵擾塔陽,他們進攻不亦魯黑。不亦魯黑在這個時候正駐在兀魯黑塔黑(“大山”)和溑豁黑河② 附近。成吉思汗和汪罕兵臨,他退走到阿爾泰山的另一方面,直至於忽木升吉兒地方和烏瀧古河之上。
《拉施特書》和《秘史》告訴我們,乃蠻人的一個名叫也迪土卜魯黑的那顏③怎樣在哨探時候遇到敵方先鋒隊,因為馬的肚帶斷了,他被敵人所俘。
① 《元史》的不魯欲應系不欲魯之誤,倒置了兩字。又《元史》將曲薛吾撒八剌認做商人,“太祖本紀” 有云:”……帝復與乃蠻饒將曲薛吾撒八刺二人遇”,又有“曲薛吾等察知之”等語,似誤。——譯者(翁按:校正版將曲薛吾譯為齊蘇,撒八刺譯為實巴爾仍分為二人,而且王罕的子伊勒哈抵追及齊蘇而未提及撒八刺(或實巴爾),惟《秘史》和《多桑書》則作為一人。)
① 《秘史》158 節稱他為古出古敦不亦魯黑(Gutchugudun Bouyirouq)。不亦魯黑是眾所周知的突厥稱號, 在八世紀的鄂爾渾突厥碑文裡面已經出現,畏吾兒佛教文學裡面也有。
② 在《秘史》裡面作溑豁黑水,中國史家稱之為索河(So…ho 或So…ha)或者就是指科布多河的上游(伯希和,《亞洲學報》,1920,1,172)。
③ 海涅士的對音作Yédi…Toublouq(第39 頁)。《拉施特書》作Yédi…Toqlouq(別列津譯第112—113 頁, 原文,第182 頁)。《元史》作也的脫孛魯(克羅斯譯,第16 頁)。
第二章 蒙古國家的形成
至於不亦魯黑,他被聯軍追趕,由烏瀧古河一直到阿爾泰山附近的乞溼泐巴失湖。④'3'拉施特說,不亦魯黑結果逃到葉尼塞河上游的謙謙州人地方,[4]這一種人和現今唐努都哇的乞兒吉思人同種⑤。
然而乃蠻人的抵抗力量遠遠沒有被粉碎。當汪罕和成吉思汗帶領人馬踏上歸程的時候,被乃蠻人的一個首領名叫可克薛兀撒兀刺黑①的所阻,拉施特稱他為“不亦魯黑的別乞們的別乞”。這個經驗豐富的戰士將其軍隊設定在一個《秘史》稱之為巴亦答刺黑別勒赤兒的地方,②這個地名使我們立即聯想到拜塔裡克河,這條河的確是橫貫在開往科布多和烏潑古河作戰後又返回土拉河地區的軍隊的歸去路上。雙方軍馬列陣備戰,但是由於天色已晚,成吉思汗和汪罕決定等到明天再戰,於是下營過夜。
就在這一天夜裡,汪罕於虛燃許多燈火使人不疑之後,未曾通知成吉思汗即捲起營盤而走,讓他單獨地並且危險地暴露在乃蠻人進攻之前。客列亦惕君主這種舉動,無疑是背叛盟友的行為,這種背盟行為因此成為這位蒙古英雄後來難忘的怨恨之一③。煽動這種背盟行為的人,好象就是札只剌惕人的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