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② 《秘史》,第163 節,鮑乃迪,第82 頁。
③ 《拉施特書》,第116 頁。
① 《拉施特書》I,頁116;原文,第188 頁。
第二章 蒙古國家的形成
汪罕承認他此時對於成吉思汗欠下了莫大的恩情債。《秘史》扼要地記載了他的話:“在前,他的好父親將我輸了的百姓救與了我。如今他兒子將我輸了的百姓又差四傑救與了我。欲報他的恩,天地護助知也者。”②他也要報酬博爾術。這位勇敢的那顏當天正在成吉思汗身邊值班,但是成吉思汗允許他去接受客列亦惕君主的酬報。汪罕贈與博爾術表示榮耀的衣服一件,金盃十個。博爾術帶回這些財寶的時候,跪在成吉思汗面前,如同一個罪人般責備自己為了接受外國君主的禮物而一時忽視了對於自己汗王所應盡的義務。像這樣的絕對忠誠,可見這位未來的世界征服者知道如何感動他的部下。③
上述事件,拉施特都記在羊年,回曆595 年,就是公元1199 年。
第十五節 各部落第一次聯盟對抗成古思汗和汪罕、年代不確定
《拉施特書》和《元史》,在記述了上面所說的對乃蠻人的戰爭之後, 敘述成吉思汗對泰亦赤兀惕人的一次出征,這些征服者的同族兄弟,已經變成了他的最可痛恨的敵人。在猴年,回曆596 年的春天,即公元1200 年的春天④,《拉施特書》說,成吉思汗和汪罕在撒阿里客額兒地區召集一個庫里爾臺大會之後出發和泰亦赤兀惕人作戰。波斯史源和中國史源都是先述這個戰爭,之後才提到札木合被舉為古兒汗(《拉施特書》把它歸入1201 年的編目之下)。
與此相反,《秘史》是先說札木合的被舉,後說對泰亦赤兀惕人的戰爭, 不能否認,這樣分敘史事是有助於更好了解這些事實的。
毫無疑義,這個札只刺惕人的首領札木合,從前曾是成吉思汗的安答或盟兄弟,現在變成了他的勁敵,事實上是所有這些聯盟者的靈魂。然而當拉施特告訴我們成吉思汗和汪罕於1200 年春天出發攻打泰亦赤兀惕人的時候,並沒有提到札木合。這位波斯史家僅僅列舉了泰亦赤兀惕的各個首領: 塔兒忽臺乞鄰勒禿黑、阿兀出把阿禿兒(拉施特稱之為汪忽哈忽赤)[1]、忽鄰和忽都兀答兒(拉施特在這裡稱之為忽都答兒),而篾兒乞人的首領脫黑脫阿也從巴兒忽真地方派他的兩個兄弟,忽禿和斡兒臣來增加他們的力量。拉施特繼續說,同盟軍在斡難河草原會齊並舉兵迎戰成吉思汗和汪罕, 但是被擊敗了。成吉思汗——這也是拉施特所說的——追趕塔兒忽臺乞鄰勒禿黑'2'和忽禿,直抵月良兀惕禿刺思[3],似乎在這個地方殺死他們(?)。①
《元史》敘事的次序和《拉施特書》相同,也說成吉思汗和汪罕擊敗泰亦赤兀惕人於斡難河上游的岸上②。
② 《秘史》,第164 節。(這一段引語,對照《秘史》,引入,原注說這裡是第164 節應作第163 節。— —譯者)
③ 《拉施特書》,I,第117 頁。
④ 根據《拉施特書》,這個猴年從回曆596 年拉比月(3 月)20 開始,這個月從公元1200 年1 月20 日開始。實際上,猴年(庚申)是從公元12oo 年1 月18 日開始。90
① 《拉施特書》,別列津譯,第118 頁。伯希和,《通報》,1930,200——猴年,569(1200)。
② 《元史》,克羅斯譯,第17 頁。91
第二章 蒙古國家的形成
拉施特和《元史》都接著說各部落因為對成吉思汗和汪罕的勢力日益強大感到畏懼,於是結成一個同盟。發起這個聯盟的是哈塔斤人和撒勒只兀惕人。成吉思汗曾經要求這兩個部落歸附於他,他們的首領用羊腸或臘腸批使者之頰。他們和泰亦赤兀惕首領們——或至少是和生存的泰亦赤兀惕首領們,以及朵兒邊人(亦作朵魯班)、翁吉刺惕人及塔塔兒人相聯合,共同用莊嚴的誓詞相約束。這些部落的首領們獻祭一馬、一牛、一羊、一狗,對天地表達決心,然後一起出發襲擊成吉思汗。然而在翁吉刺惕人的首領當中, 有德薛禪,即成吉思汗的岳父在內。德薛禪秘密通知了他的女婿。成吉思汗和汪罕於是聯合軍馬,從斡難河附近的虎敦湖①前往迎戰,將聯盟者擊敗於捕魚兒湖附近②。——《元史》所說與此相似,它說聯盟人等殺白馬宣誓,其地點是在阿雷泉③。中國歷史在此後告訴我們,德薛禪(《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