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2/2 頁)
,需要修葺,但因為現在雨水多,不是修房子的好時節,只能用木頭簡單地支撐一下,這買木頭的錢也是一筆支出,如果家裡男僕技術不夠,也許還要花錢僱傭工匠……
這些都是不能節省的花費,而且不能拖延,趙琇嘆氣之餘,也只能感嘆一番養家不易了。哪怕是家裡已經鎖起了用不著的院子,刪減了不必要的僕人,畢竟還有個架子在,一個月幾百兩銀子的支出真是沒法省。
這還是日常生活所需呢,趙家每月要花的錢,可不僅僅是這些,親友間逢年過節走禮且不算,遇到紅白喜事,自然要表現一番,這一條的物件極廣,因為趙家名頭響,縣裡有些八杆子打不著的人,也不能漏下,而且出手還不能降低了郡公夫人的格調;家裡四時換季要做的新衣裳新鞋子,無論是主人還是僕人們的;族裡外九房有些家境不大好的族人,張氏慣常是每月都要送錢糧過去貼補的;趙瑋學堂裡的花費,給先生的束脩與孝敬,還有兩位家境不好的同學,張氏也看在孫子的面上時不時貼補一番;縣裡幾個比較有名的佛寺庵堂,每逢重大節日或是舉辦法會,張氏都一定會添香油……
趙琇頭都要暈了,她以前怎麼沒發現。家裡有這麼多要花錢的地方?有一些支出其實都是沒必要的吧?無奈張氏管家時,就留下了這些規矩,盧媽是斷不會更改的,而趙琇也只是代管幾個月而已。她一個小女孩,實在沒必要擅改祖母留下的章程,真想改,也得等她再大幾歲,擁有了更多的威望再說。
管家真是個技術活呀,不過趙琇慶幸的是,自家真的不缺銀子。日常一個月花費四五百兩。一年也不過是六千兩左右。而他們家光是田地上的收入就遠遠超過這個數了,還沒到需要精減支出的地方。但花費這麼大,也不是長久之計。趙琇苦惱地想著,是不是該仔細調查一番。想點節省的法子呢?如果實在沒法節省,那就想辦法開源吧。
就在趙琇煩惱的時候,沈氏帶著女兒清姐兒過來了。
她們是來陪趙琇吃午飯的,沈氏親自下廚做了幾樣精緻小菜,燉了一盅湯,送來給趙琇吃。她在張氏面前答應過,會好好照應趙琇,自然不敢怠慢。她還覺得趙琇小孩子獨自在家,雖有僕人侍候。卻沒個玩伴,一定會寂寞的,因此打算讓女兒每日過來相陪,要是趙琇願意,她甚至可以讓清姐兒搬過來住些日子。
這個決定已經得到了宗房煜大老爺和宗子趙璟的同意。煜大老爺甚至提議讓兒媳婦也暫時搬過來二房住一段時間,幫忙二房料理家務。他可不認為趙琇一個小女孩能管什麼家,盧昌秀夫妻是僕人,僕人沒有主人看著,就一定會忍不住偷懶耍滑,沈氏可比盧昌秀夫妻可靠多了。
對於公爹的話,沈氏不置可否,其實她明白公爹的私心,但那種事她是做不出來的。張氏欣賞沈氏,可不僅僅是因為她表現得足夠賢良淑德而已,人品靠得住,才是張氏願意將孫女託付給她的最大原因。
趙琇對沈氏母女挺有好感,但她覺得自己並不是真正的小孩子,其實真的不需要這樣的照顧。清姐兒與趙瑋同年,已經十一歲了,差不多算得上是大姑娘,其實早已開始跟著母親學習針鑿女紅和管家技能。記得過年的時候,沈氏都已經開始在親戚間打聽合適的人家,預備給女兒說親事了。這個年紀的小姑娘,待在趙琇身邊,其實挺尷尬的。
趙琇就對沈氏說:“這樣怎麼好呢?璟大嫂子不是正在教清姐兒管家嗎?她要是天天在這裡陪我,豈不是耽誤了她的功課?”
沈氏笑道:“不過幾個月功夫,能耽誤多少?她剛學了些皮毛,還遠遠未到親身試管的地步。如今家裡挺忙的,連日有雨,地裡剛插下去的秧苗恐怕要遭殃,你璟大哥跑到地裡親自盯著底下人挖溝,公公老病又犯了,我還得請醫抓藥。這種時候,我可不敢讓清姐兒一個生手來幫忙打理瑣事,帶在身邊又顧不上,就讓她先學著看賬,等看會了再說。我聽盧媽講,妹妹如今在家也在看賬來著,算得又快又好,比你侄女強多了。她就是個榆木腦袋,讓她跟著你多學學,興許能有所進益,也未可知。”
趙琇乾笑了兩聲,看了看清姐兒的表情,清姐兒有些羞澀地笑了笑,低下頭去。
好吧,如果只論算賬,趙琇對自己還是挺有信心的。
她微笑著對沈氏說:“既然嫂子信得過我,那就把清姐兒交給我好了,也不必每日過來,什麼時候閒了再來也不遲。我每日也有功課,就讓我和清姐兒一起努力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