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2/4 頁)
“現在突厥人只是從東路進犯,西路尚沒有兵禍,京城並不要緊,”爹從外面回來說:“可是如何援救德州,朝中一直在爭論不休。”
枇杷氣道:“爭論有什麼用,總要派兵才行!”
三哥冷哼一聲,“恐怕朝廷在擔心突厥人從西路進來,便不願把京中兵將派向東路。”
玉進忠無奈地說:“我早向兵部官員們說過,我去突厥送樂安公主和親時見過突厥可汗,是個胸無大志、耽於享樂之人。這一次突厥只從營州方向出兵一定不是突厥可汗的意思,應該是左賢王一意孤行。”
眼下的左賢王正是突厥可汗的二兒子,也是可汗最有才幹的兒子,當年還是右賢王的可汗能夠一統突厥各部登上可汗之位,主要靠這個兒子的力量。之後封了這個兒子左賢王之位。
所以玉進忠一直認為,“營州陷落這麼久,突厥還沒有出兵西線,一定是可汗不願意興兵或者可汗其餘的兒子與左賢王意見不同,不想看到左賢王立下大功,所以才不願意起兵相助。”
第138章 京城時局
放眼整個京城,曾經與突厥交戰幾十年,又親自去過突厥、見過可汗,對突厥情況非常瞭解的只有玉進忠一人,近來兵部也時常會找玉進忠問些突厥情況,以此借鑑。
不過,問過之後也就沒有結果了。玉進忠又多次向朝中進言朝廷應該緊發兵,趁著可汗並不支援左賢王出兵、劉宏印新立根基未穩之機一舉將左賢王打敗,平定叛亂,又自薦帶兵北上,收復營州,卻一直沒能得到允許。是以他每日早起滿懷信心到兵部打聽訊息,日暮又會長嗟短嘆地回來。
“朝中有皇上,有那麼多大臣,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呢?”枇杷又氣憤又不解,“就算為了防備突厥從西而來,那也不能放棄東路啊?否則突厥人和劉宏印也一樣能打到京城來的!”
“先前我剛到京城時也覺得京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三哥道:“可現在遇到大事,卻見這些風流人物都其蠢如豬,想來當年曹劌的一句‘肉食者鄙’,盡道出其間之意了!”
正如玉家兄妹所議論,京城這些從小就養尊處優的貴人們實在是目光短淺,見識微薄。就在國難當頭之時,竟然有人不思如何驅逐突厥人,平定劉宏印叛亂,公然在朝堂上請皇上南巡避難。
皇上雖然沒有同意,但訊息卻已經有如長了翅膀一般,飛快地傳遍了京城各地。
平日極少出門的楊夫人也聽到了,“劉嬤嬤出門買菜回來說街頭巷尾人們都在議論紛紛,偷偷出城的人又多了起來,就是王大人又貼了安民告示亦無用。比起我們營州人,京城人的膽子實在太小了。”
三哥卻道:“經過幾次突厥戰火的京城人早就怕極了,只要有個風吹草動立即就草木皆兵,而且皇上真說不定哪一天就又去南巡了,因為整個京城裡膽子最小的就是他!”
兒子口出不敬之言,但玉進忠與楊夫人看看兒子,卻都沒有說什麼,因為他們心裡也明白兒子說得一點也沒錯。
枇杷亦氣道:“上次京城被突厥攻破,就是因為皇上竟然放棄守城跑了!京城的城牆如此高大堅固,又有數萬衛戍之士,糧草充足,守住三五年根本不在話下!皇上確實膽小如鼠!”
對於正事很少發表意見的周昕也開口了,“伯父伯母,上一次突厥進犯時,朝廷就張貼了安民告示,讓大家不必擔心,但是皇上在安民告示張貼的當天晚上就跑了,只有很少的達官顯貴跟著出了京城。而我們這些相信朝廷的人都倒了黴。現在王大人是以自己的威望壓住京城的局面,京城才沒有亂起來,但其實並不是大家真信朝廷了。”
周昕並不大懂得朝政,但是有過切身之痛的她對於當前的局勢看得最透徹。玉守義贊同,“京城的局勢不過是表面穩住了,而老大人現在是最難的,一邊是朝廷,一邊是百姓,他哪一邊都不想辜負,所以把責任全擔在了自己身上。”
枇杷趕緊道:“現在最關鍵的是趕緊出兵,只要擋住了突厥人,京城也就穩了,老大人也不難為了。”
“據兵部裡的人說,朝廷也並非不想派兵,除了戍衛京城的兵馬外,果真無兵可派。”玉進忠道:“本朝的兵力一向外實而內虛,現在各節度使府擁兵自立,朝中的軍隊反而極少,像十六衛這樣的京衛又早成了花架子,所以朝廷就是想調大軍北上,也沒有多少軍士可調,現在正在下詔命各節度使勤王。”
先前玉家在營州,雖然也知些朝中之事,但到底並不透徹。如今在京城一年多,畢竟是帝國之都,所在角度不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