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躲到鄉下去了。
檿弧箕服,
實亡周國。
這是厲王之後的宣王時代,坊間流行的一首歌,宣王對此耿耿於懷。
正在這個時候,有人向宣王報告,有一對夫婦在叫賣山桑之弓和箕木箭筒。
“把那兩個人殺掉!”
宣王立刻下令。
這對賣弓夫婦在千鈞一髮之際逃脫,卻在途中聽到嬰兒哭叫聲。原來路旁有一名棄嬰。
“哦!多可愛的孩子!”
這名嬰兒被賣弓人的妻子抱起後,立刻停止了哭泣。
“逃命都來不及了,哪有工夫照顧這個嬰兒呢?……說起逃,還真不知道我們為什麼會被追捕!”
賣弓人催著妻子上路。
嬰兒被放回路旁時,立即又放聲大哭起來。
“既然是棄嬰,就抱走吧!我們不也愁著沒有孩子嗎?”妻子說。
()免費TXT小說下載
“帶著嬰兒多礙手礙腳啊!”
“可是,做好事會有好報啊!”
“也對。我們這樣被追捕,說不定是因為我們做過什麼壞事……好,就抱走吧!”
《春秋戰國——戈馬鐘鼓殺與盟》第一部分(11)
這對賣弓夫婦於是抱著這名嬰兒,投奔住在褒國的親戚。
原來,這正是那名因遇上龍涎化成的蜥蜴而受孕的童女所丟棄的女嬰。被帶往褒國的這名女嬰,長大後,出落成|人人都會瞠目以對的美女。
當時,褒國一位諸侯的父親由於犯錯受到監禁。這位諸侯為使父親獲得釋放,想到以全國第一美女獻給周王作為贖罪的方法。
結果,賣弓夫婦的養女雀屏中選是可以想見的。養女的名字叫做“褒姒”。
這種事情在當時並不稀罕。商朝滅亡的禍根妲己,原本也是有蘇氏為補償過失而獻上的女人。這次的褒姒,同樣加速了周朝的滅亡。
當時的天子是周幽王。
依據《史記》記載,幽王納褒姒而寵之,是即位後三年的事。
這麼一來,在年代上產生了矛盾。
神話傳說的作者,對年代的觀念似乎相當模糊。
龍涎從箱底流出,是厲王末年的事情。
厲王三十七年時發生大亂,受到國人襲擊的厲王,曾經亡命逃至現在的山西省。
之後的周呈現無君主狀態,由兩位大臣治理國政達十四年之久。
由於是大臣共同融和執政,所以這十四年稱為“共和”時代。後世稱無國君之政體為“共和制”,以此為起源。
據說,周晚年之所以發生大亂,原因在於國君好利。不過,國君好利似乎是身不由己的事情。
周王乃中原文化圈的宗主。
當時,這個文化圈日益擴大。隨著國土擴張、人口增加,國家經費自然跟著膨脹。政府為開拓財源,必須制定各種經濟政策,亦即增稅和公賣制度。
無論是增稅或是公賣制度,人民必會因為增加負擔而受苦。老百姓的怨懟於是愈來愈多。
對此,厲王採取的措施是,凡被檢舉誹謗國政之人一律處死。因此,國內盛行密告制度,人民在恐怖政策下,都不敢說話了。這個情形甚至嚴重到連路上遇見熟人也只敢彼此點頭示意。這不真是“隔牆有耳”嗎?
“我的方法厲害吧?人民再也不敢誹謗我了。”
厲王得意洋洋地說。
位列重臣之一的召公卻露著悲慼表情進諫:
“大王,這只是擋住誹謗之聲罷了。堵塞人民之口,其危險程度遠較攔住河流為甚。河流被堵住,河堤終會有決口的一天,到時候會帶來巨大災難。堵塞人民之口與此同理。治水者一定會留水路用以導水,掌管民政者同樣要讓人民暢所欲言,使之達於天聽始可。盲人和史官分別以歌謠和古代文獻呈給朝廷,完全出自於同樣的精神。人民有口,無異於大地之有山川。將之堵塞,一定會有無窮後患。願大王三思。”
而厲王對這些話充耳不聞。
召公的諫言果真沒錯,人民再也不緘默了。
由於採取偏重經濟政策,新興工商業者以及經濟官僚開始受到重用,這一點引起貴族階級極大的不滿。
()好看的txt電子書
人民於是蜂擁而起。
厲王沒命地逃到山西,在那一直到死。這其間的十四年為“共和”時期,已如前述。
司馬遷的《史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