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2/4 頁)
但是書讀得好的人。這些出身差的地位低的,家庭條件不好的讀書人,他做官也不容易啊。就由這個大計程車族來推薦他。這麼一推薦,這些人就和這些大計程車族之間就形成了一種非血緣的家庭關係。在政治上是君臣關係,在情感上是父子關係。那麼這些人又做了官以後他又有推薦權。他推薦誰呢?他至少要拿一部分名名額來報恩吧。那麼這個大計程車族他像滾雪球一樣滾起來的,越滾越大。另外還有一條什麼呢?互相推薦。然後我家是大士族,你家也是大士族,我可以推薦官吏,你也可以推薦官吏。那咱倆換換。我推薦你的人,你推薦我的人。第二個特點,控制輿論。為什麼能夠控制輿論呢,因為士族他本來就是會讀書才做官的。他本來就有文化,有學問。有文化,有學問他就有話語權。在當時的情況下,普通老百姓哪有話語權啊,他也不能上網去發帖子。有話語權的就是這些有知識有文化的人。他就控制了。而且他本來就有知識,有文化,他就成了文化界,學術界,理論界和思想界的領袖人物。他一成了領袖人物,他周圍就會團結一大批太學生和名士。太學生是什麼呢?太學生就是國家幹部學院的學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第三梯隊,後備幹部。名士是什麼呢?名士就是那些社會上有名的,有話語權的,有很多粉絲的,擁?(DENG)的,這樣一些人,有名計程車人。第三個特點,成為豪強。因為他有權啊,有勢啊。他的家族就在地方上發達起來了。就成了一方豪強了。這樣的豪強就叫做世家大族,也叫做衣冠望族,也叫做名門望族,還叫做勢族。還叫做世族。這些都是指這種家族。而那些沒有權勢的,沒有名望的,沒有地位的家族就叫做庶族,也叫做寒族,也叫做寒門。士族壟斷仕途,控制輿論,成為豪強。他就成為社會上一股非常強大的政治力量。到了東漢末年他就成了支撐帝國大廈的三根支柱之一。哪三根支柱呢?外戚,宦官,士族。
士族壟斷了仕途,這就佔領了上層建築。控制了輿論,就掌握了意識形態。士族有權有勢最終成為豪強,又把握了帝國的經濟基礎。到了東漢末年,帝國的經濟基礎、上層建築、意識形態全部都掌握在士族手上了,這些士族就應該順理成章地成為這個帝國的統治階級。可是這些士族不得不面臨著新興勢力的挑戰,那麼這些新興勢力又依靠什麼崛起的呢?
事實上,三國以後的魏晉南北朝,就是士族地主階級的時代。但是為什麼士族地主階級並沒有在東漢以後馬上成為帝國的統治階級呢?因為門閥遇到了軍閥。門閥就是士族,士族也叫做門閥士族階級。保護士族階級的制度,既叫做士族制度又叫門閥制度。這就是魏晉南北朝的制度。
那什麼叫門閥呢?門閥就是門第、門望、閥閱。門第就是家族社會地位的貴賤高低,因為那個時候人都是分三六九等的。一等人,二等人???他有高低,這個高低叫做門第。第就是次序。門望是什麼呢,名譽聲望。閥閱是什麼呢,是功績經歷。就是一個家庭他有過什麼功勞,他有過什麼經歷。這個東西是在當時的仕宦人家的家門口要貼出去的。貼到門口,表彰自己功勞的叫做閥,表揚自己的經歷的叫做閱。我們知道閱和歷是能聯絡起來的,閱歷嘛。一個閥一個閱,左邊是閥,右邊是閱,合起來叫做閥閱。這個閥閱在和門第、門望合起來就叫門閥。所以後來就用門閥這個詞來指士族。所以門閥就是有著特殊的社會地位,社會聲望的,世代為官的這樣的大家族。 那麼軍閥呢?軍閥就是擁有獨立武裝力量的地方豪強。那麼這麼一說大家就清楚了。門閥、軍閥都是閥,但此閥非彼閥。門閥為閥,靠的是聲望地位,或者說得再通俗一點靠的是印把子,有官印嘛手上。軍閥為閥靠的是什麼呢,靠的是武裝力量,說的再通俗一點就是有槍桿子。那麼如果天下太平,中央政府對於地方有控制能力,令行禁止,大家都服從。這個時候什麼管用呢?印把子管用。我發一個紅標頭檔案,“啪”一個公章下去就搞掂了。如果天下大亂,中央政府控制不了地方,甚至皇帝由天子變成了浪子到處流浪,這個時候慣用的是什麼呢?槍桿子。這個時候只能用拳頭說話了。所以門閥不敵軍閥,鬥不過軍閥。東漢末年恰恰是這樣一個狀態,天下大亂,諸侯割據,烽煙四起,戰事頻仍,誰也不理誰,誰也不聽誰的,各自為政。門閥不管用,得靠軍閥。
那麼第一個殺上歷史舞臺的軍閥是誰呢?董卓。董卓本來就是個地方豪強。又擁有自己獨立的武裝力量,那當然是軍閥。那我剛才說過帝國是三大力量在支撐著,是外戚、宦官、士族。董卓進京之前,以袁紹為代表計程車族,聯合以何進為代表的外戚和以張讓為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