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份制上市公司,曾以“150萬元起步,兩年淨資產增長60倍”的神話名噪一時,上市後更被奉為“股王”。輿論界有聲音說,“這是一個比萬科更輝煌、更有噱頭的企業。”
對比原野和萬科不難發現,成立之初的原野國有資本絕對控股,佔有60%股份。而後來的情況披露,港商及兩位個人股東的資本都是由兩家國有企業墊付的,是虛擬的股東。到了1989年4月,準備上市的原野股份結構已經面目全非,港商佔據股份,國有企業也只剩一家,股份僅餘。原野“在政策空隙中展開精心的‘尋租’活動,借股份制之名,透過官商交易實現了資本大轉移和原始積累”。這期間,始終操控全域性的原野董事長彭建東也適時地加入了澳大利亞國籍。
1992年7月,原野事發,被深圳證券交易所停牌,第二年重組更名為世紀星源股份有限公司。但抓捕後的彭建東也只能做個“驅逐出境”處理了。類似與原野的事例在當時並不在少數。
王石似乎是個例外,在這種“圈錢遊戲”面前保持了自己的理性和冷靜,選擇站在這種“圈錢遊戲”的界外。
人們常說,做企業如同做人。與類似原野的企業相比,萬科與它們的區別,其實就是企業領導人之間的差別。這也許是萬科20年屢屢探險,卻能始終進退自如、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吧。 。 想看書來
走在“圈錢遊戲”之外(5)
至於王石在自己傳記中所講述的一位“股市先生”——朱煥良,就更能為王石的職業經理人身份進行註腳了。
據王石講述,此人1991年出任萬科董事,是一位十分活躍的個人股東代表,擅長在股市翻雲覆雨,曾參與2002年中國股市第一大案“中科創業案”,一度聲名大噪。王石在回憶中說,牛煥良曾允諾三七分成,邀請他聯手炒作萬科股票,但遭拒。
而筆者認為,最近發生的一次標誌性事件更能對王石職業經理人身份做出有效註腳,即廣受關注的“萬科股票”事件。
2007年7月6日,王石妻子王江穗的代理人在低點買入46900 股萬科A 股; 引發股市軒然大波。7 月20 日,遠在瑞士登山的王石在新浪部落格發表《作為萬科董事長,深表歉意》一文。隨即,引來近39 萬人次閱讀,評論長達3009條。而王石自知其一言一行的分量,1400字的文章連用了六處“道歉”和“歉意”。
無論如何,王石維護自己第一“職業經理人”的誠意已然顯現。
4.被逼出來的“聖人”
職業經理人的轉變,使王石比富豪多了一些透明度和自由。同時,他也使自己喪失了成為暴發戶的可能性。
在如今以財富論英雄的時代,每一個企業家無疑都如同財富的代名詞,王石也不能例外。然而,“無奈的中產者”卻被輿論送給了中國地產的風雲人物王石。即使是在最近幾年,諸如以財富多少排名的“胡潤財富榜”、“福布斯財富榜”中,也很少能見到王石處於什麼位置。
在最近的一年中,當王石的同行們——如碧桂園楊惠妍、世茂集團許榮茂、復星國際郭廣昌、富力集團張力、SOHO 中國張欣、中國泛海控股集團盧志強等,都被宣佈進入2007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前10 位時,王石的個人財富依然被遠遠地甩在後面。這與萬科企業的如日中天反差頗大。
如此這番給了外界太多的想象空間。面對種種疑惑,王石不得不多次主動向公眾解釋,並公佈了自己的個人財產。2003年前的王石個人財富約700萬元,其中他個人的年薪為60萬元。目前,雖然相應的股權激勵方案獲得了透過,王石的年薪早已增加了許多,但仍然與具有相似背景的企業家們不可同日而語。這在中國企業家中也是十分罕見的。
究其原因,本書前文提到過的王石放棄自己萬科個人股份,可算是一大因素。
僅舉一例:2007年10月31日,萬科A 股幾乎漲停,股價元,市值億元。王石持股993835 股,這意味著,這天他的股票市值超過3800 萬。一天之內,他的財富增加了300 多萬。同年8 月,《中國企業家》發表《王石該不該拿7000 萬年收入》一文,預計2007 年王石的全年薪酬有望總額突破7000 萬元。該文作者預言,王石有望成為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後的第一個最富豪級的職業經理人。
然而,正是前文中所說的顧慮,王石畢竟還是放棄了自己個人股份的權利,也使他今日雖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