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頁)
1993年5月份,萬科B股在開盤後跌破了發行價,承銷商的B股也窩在了手上,君安因此成為萬科的大股東之一。根據相關資料,當時君安手裡窩了不少於1000萬股。當時的成本為每股12元,而當時的市場價只有每股9元,君安要是此時售出將虧損3000萬元。
兩個月後,君安證券總經理張國慶建議萬科反貸給君安證券一筆費用來緩解由於短期資金拆借帶來的燃眉之急。
這樣的要求對於越來越信奉“規則”的王石來說,顯然“是非常不合適的”,也明顯違背了萬科發行B股的初衷。
王石拒絕了。
不久,就上演了前文所說的“君萬之爭”。
王石後來對此的分析是: “如何既脫手套現,又不虧損呢?就是製造萬科被收購題材。收購概念自然會刺激股價上漲,只要萬科股價上漲,君安就可以一舉三得: 一,拋售積壓的萬科股票,資金回籠;二,借小股東的支援控制萬科董事會,更方便地操縱股票;三,贏得維護小股東利益、市場創新的好名聲。”
幸運的是,王石的性格里沒有“服輸”二字。而1993年發B股以後,王石和萬科的“減法”之路也正式開始了。
3.資本市場“吸金石”
資本市場上的自我磨鍊,再加上王石骨子裡的天性,使得一路走來的萬科儼然如同一塊誘人的“吸金石”,王石和萬科的資本之舞得以揮灑自如。
業內的公開說法則是,自上市之日起,萬科在股市上的得意就從未停止過,王石的股市融資也筆筆通暢,次次順達,直至萬科一鼓作氣,成為資本市場上引領中國地產版塊之王。
1988年,萬科實施股份化改組,原公司的1300萬元資產國家佔60%,職員佔40%,公開募集社會股金2800萬元,其中1000萬元為特別人民幣股,由境外投資者購買。
1991年,為適應公司業務擴張需要,萬科進行增資擴股,總股本增加至7796萬股。
1993年4月,萬科與以渣打(亞洲)有限公司、君安證券有限公司為主組成的承銷團簽署了公開發售4500萬股B股的承銷協議,每股發售價為港幣元,本次發行B股共集資45135萬港元。
1997年,萬科於上半年順利實施配股計劃,共募集資金億元人民幣,用於深圳房地產專案開發及土地儲備。
誰能橫立資本場(4)
2000年1月,萬科順利完成增資配股工作,配股資金億元陸續投資於深圳、上海及北京的住宅專案及零售業務。
2000年12月2日,萬科董事會發布公告,提出透過向華潤集團定向增發億股B股引入戰略控股股東的方案。由於不同的投資者對該方案的理解不同,以及該方案將對公司產生影響的認識存在差異,12月25日,萬科董事會決定放棄上述方案。
2001年8月,萬科2001年度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在深圳東湖賓館舉行,會議審議透過有關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議案。
2002年6月,萬科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方案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行字'2002'52號文核准實施,共向社會公開發行1500萬張可轉換公司債券,每張面值100元,發行總額15億元。
2003年9月9日,在另一家公司可轉換公司債方案已經受到市場嚴厲質疑的一週後,萬科出人意料地釋出了新的可轉債發行公告,擬發行19~30億元規模的可轉換公司債券。雖然立即引來市場一片指責之聲,但在王石和萬科管理層多輪“一對一”的穿梭說服之下,即使面臨著市場低迷之勢,依然在10月27日當年度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最終以佔出席股份90%以上的票數透過了在境內發行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的議案。
……
有業內人士對比後表示,相比萬科1988年公開掛牌上市所募集的2800萬元資金,20年間萬科的融資能力可謂“是以幾何級數增長”。
更有權威人士評論說,證券市場的融資功能被萬科使用到了極致。他們也給出了自己的實據:1991年末,萬科A的總股本為萬股,經過一系列的配股、送股、轉贈、B股IPO、權證行權、發行可轉換債券、增發等融資方式,2006年底萬科股本擴大到萬股,股本擴張了約56倍之多,股本擴張速度和倍數列所有房地產上市公司之首;與萬科大約同時期上市的深振業、中華企業、陸家嘴等,平均融資次數不過萬科的一半。在其他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