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格的變動。瞭解這些變動和以及導致變動產生的政策性原因,是股民入市必修的一門基本功。下面我們具體分析對股市影響較大的幾項主要經濟政策。
1、貨幣政策。對於整個社會的貨幣供應量的調節,需要一種宏觀經濟政策來體現,那就是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的作用大多是透過利率來完成的。降低利率,會刺激投資和需求的增加,促使股票價格上揚;反之亦然。另外,降低法定準備金、放寬金融機構融資限制,也會使股票市場資金變得相對寬裕,從而增加需求,促使股票市場向好。
在所有影響股票價格的宏觀經濟因素中,利率是最為敏感的因素。一般來說,利率哪怕是極微小的變化,都會引起股市的價格變動。從理論上講,利率走勢與股市走勢呈相反方向執行。也就是說利率上升,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加,利潤減少,可供股票投資者分配的股息、紅利當然也會減少。這樣由於股票的投資吸引力下降,銀行儲蓄回報率提高,投資者會把資金從股市撤出,轉存銀行。股市由於資金減少,就有可能出現股票供過於求的局面,最終引起股票價格下跌。反之,利率下降,會導致資金從銀行流回股市,股價便會上升。並且,經驗表明,股票價格通常在利率下跌前夕或開始下跌後不久到達最低點,然後逐漸回升。
國家的利率是根據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並遵循市場規律制定的。當國家經濟出現過熱情況時,一般表現為通貨膨脹壓力增大,投資需求過猛,政府為了保證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往往會採取提高利率的辦法抑制通貨膨脹。而這時股市也往往表現為牛市行情衝頂過程,風險已十分巨大。一旦利率提高或有可能提高,股市暴跌就有可能隨時發生。
例如,1993年我國出現了經濟過熱情況,先後出現房地產熱、開發區熱、股票熱,通貨膨脹率持續上升,政府為了抑制經濟過熱,採取了緊縮銀根政策,提高利率和保值貼補率,並進行了長達3年之久的治理整頓,最終導致了我國股市持續低迷,上證綜合指數從1993年2月份的1558點一直跌到1994年7月的333點,到1996年初上證綜合指數還停留在500多點的水平。而1996年以後我國經濟終於實現了“軟著陸”,為了刺激經濟發展、鼓勵投資,1996年3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釋出公告,決定從4月1日停辦新的保值儲蓄業務,4月29日和8月23日又連續兩次降息,大批資金從銀行轉向股市,從而演繹了一場波瀾壯闊的牛市行情。
由於利率走勢和股市趨勢呈反向執行,這就給予我們這樣的啟發:研判利率走勢的“頂”和“底”,對尋找股市走勢的底或頂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從宏觀角度捕捉股市大機會的手法。不過,股市相對於利率的反向走勢具有提前或滯後的特性,即利率見底之前,股市有可能先行見頂,或利率見頂之前,股市已提前完成探底過程甚至出現緩慢回升。兩者並不一定是同步執行或同時發生,這就要求我們不可過於機械地根據利率走勢選擇股市的買賣點。比如2007年3月18日,央行上調了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但並沒有因此改變牛市格局,股指不跌反漲。顯然,是股市的穩健,股民的信心,抵消了加息對於股市的負面影響。但這是否構成實質性的利空,還有待於根據以後一段時間股市的發展狀況與政策的進一步行動還判定。
第一章 如何看大勢(7)
2、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配套的是財政政策。財政政策對股市的整體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財政規模。財政規模的擴大和縮小會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直接的刺激或抑制作用,從而影響股票市場的走勢。財政規模擴大,意味著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擴大,投資的擴大會拉動經濟,促進市場的繁榮,使股價上漲。反之亦然。二是施政的重點。財政規模的增減會影響整個企業界,而施政重點的變化會影響某一類企業業績的變化。比如說,政府如果採取住宅政策為重點,則與房地產有關的股票價格肯定將發生變化;政府如果把扶持農業作為重點,則與農業相關的股票便會有良好的表現。總的來說,財政政策對股市的影響是直接而又明顯的。政府積極的擴張的財政政策會促使股市上揚,而緊縮的財政措施會抑制股市過熱。
3、稅收政策。稅收是財政收入的最主要來源,對股市影響最直接的是印花稅。1999年,B股的印花稅從0.4%降到0.3%,當時引發了一輪比較像樣的行情。但是印花稅只是對買賣成本的調節,並不是影響股價的內在因素。相比之下,對上市公司的稅收政策就顯得更加重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