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施
1999年6月
高峰
1750
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
開徵利息稅(3)三類企業入市
1999年12月
低谷
1350
大規律擴容
2000年8月
高峰
2100
允許股票質押貸款
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新股
2001年6月
高峰
2245
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
推出開放式基金
2001年10月
低谷
1520
國有股減持
這就提示投資者,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絕對不能忽視政策的影響,漠視政策的導向。在股市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有的股民無視政策的作用,甚至逆政策而動,結果無一不是被碰得頭破血流。
1996年,股市出現了非理性的暴漲與瘋狂的炒作,為了維護股市秩序,從10月開始,證券監管部門採取了一系列調控措施,連續頒發了被稱為“十二道金牌”的一系列規定。難以置信的是,許多股民對政策的調控不以為然,以至每項抑制股市過熱的政策出來,股市不是正常回落,而是繼續攀升。面對股票極度過熱情形,管理部門終於在12月15日這天採取了非常措施。這天,新華社播發了12月16日見報的《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與此相配套的措施是,國家計委和國務院證券委於12月15日共同宣佈,1996年股票發行規模為100億元,相當於1995年的兩倍;同時滬深兩市實行漲跌板制度。《人民日報》的特約評論員文章見報後,滬深兩個市場立刻作出了劇烈的反應。從16日至20日,短短的5個交易日,滬市大盤從1250點高臺跳水,狂瀉不止,直到863點才打住,竟跌去了近400點,深圳從4522點一路下滑,中間甚至沒有喘息休整的機會,至3114點盤住。慘烈的行情無情地將追漲股民悉數套牢。
回顧我國股票市場十多年的風雨歷程,政府政策在股票市場打下的深刻烙印依然清晰可見。從其中不難發現一些特點:一是股市調整雖不都與政策性因素有關,但每次重大政策出臺後都引起股市不同程度的波動,有時波動幅度相當大。二是1997年以前我國股市表現出波動幅度大、持續時間短的特點,而1997年後股指走勢相對平穩,而且波動週期延長,這說明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逐漸走向成熟,管理層監管手段日趨市場化,市場參與者的投資行為日益理性化,“政策市”效應有逐步減弱的趨勢。因此,投資者在分析政策形勢時,既要充分看到政策調控的影響力,也要恰當分析其侷限性,不能過份誇大政策調控的作用,尤其要正確、全面地理解政策的意義。比如1996年12月發表的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其核心是規範市場,打擊違規,但許多投資者片面地理解成股市利空,以致不計成本地拋售手中的股票,結果在1997年的股市反轉中損失慘重。這說明,忽視政策的導向,甚至逆政策而動,有可能被碰得頭破血流;而片面地理解政策,也有可能走入誤區,不能自拔。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一章 如何看大勢(6)
(二)經濟政策左右股市大勢
股市的長期趨勢無疑是由經濟週期所決定的,但國家的重大經濟政策,如產業政策、稅收政策、貨幣政策等等(當然更包括上面所說的具體的股市政策),則對股市的中短期趨勢具有極大的影響。毫無疑問,國家對股市的鼓勵性政策必然刺激股價上揚,抑制性政策必然導致股價下跌。
政策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槓桿,政府的經濟政策與股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作為一位成熟的股民,不能不深刻認識國家經濟政策的重要性,不能不密切關注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透過政策來分析股市行情,是預測股市走向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總的來說,寬鬆的貨幣政策必然增加資金供應,促進企業發展,從而推動股市向上發展;稅收政策方面,調高個人所得稅,則會影響社會消費水平,引起商品的滯銷,從而對公司生產規模造成影響,導致盈利下降,股價下跌;能夠享受國家減稅、免稅優惠的股份公司,其股票價格則會出現上升勢頭。而這些是政策因素,透過公司盈利和市場利率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引起股票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