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常性收益掩蓋經常專案虧損是許多瀕虧上市公司玩弄過的花招。
有些已經虧損的上市公司則更有招術,他們估計在當年無法用非經常性收益掩蓋虧損實質的情況下,便在虧損當年大量處理不良資產,確認鉅額非經常性損失以避免次年連續虧損。如廣船國際2000年公司首次虧損,實現淨虧損72587萬元,看起來確實可怕,但如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其淨利潤只虧損353.7萬元,非經常性損失高達72233.3萬元,是經常專案虧損額的204倍。他們的手法是計提本公司存放在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信託存款的壞帳準備計35043.3萬元和計提兩種型號的造船產品的預期虧損準備計32643.2萬元,為來年的“扭虧為盈”作準備。
許多上市公司今年虧損,明年眨眼又盈利了,靠的也是非經常性收益。如PT北旅,公司連續幾年虧損,2000年終於扭虧為盈,實現淨利潤14570.5萬元,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卻不是盈利,而是虧損5063.7萬元。從報表上可以看出,該公司當年發生非經常性收益19634.2萬元,其中債務重組收益高達15204萬元(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已經規定債務重組收益不得記入當期損益)。饒有趣味的是1999年該公司又計提了非經常性損失24697.9萬元。由此可見,非經常性損益成了某些上市公司手裡的魔杖,要公司虧,就大提非經常損失,要公司盈,就大增非經常性收益。這樣人為製造的利潤,還有什麼可信度,有什麼可比性?
引人關注的是,在上市公司報表重組受限的情況下,當地財政支援的重要性大為提高,獲得財政補貼、貼息的公司大量增加,一些T族公司更是紛紛宣佈透過獲取財政補貼等能夠迅速扭虧。如ST西化機,2001年底當地財政局撥付公司一次性財政補貼就達1500萬元,其中800萬元直接說明就是扭虧補貼,而公司2001年前三季度累計虧損1281萬元,有了這一筆財政補貼,公司扭虧自然不在話下。
經常性收益是企業的核心收益,具有持續性的特點,投資者可以據此預測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及判斷企業的未來可持續發展能力;而非經常性損益具有一次性和偶發性的特點,其帶來的收益是暫時的。因此,許如果投資者只看公司每股盈利多少、增長率多少,非常容易上當的,因為許多上市公司靠非經常性損益包裝了業績,公司的盈利能力並沒有增加。如果我們不辨真假,即有可能跌入利潤操縱的陷阱之中。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章 如何看報表(19)
(三)、對關聯交易和資產重組提防一點
也許有投資者不明白,這上市公司哪裡那麼容易製造非經常性損益?殊不知他們有兩###寶,一是關聯交易,二是資產重組。
顯然,上市公司要在主營業務收入中製造虛增利潤較為困難,但他們可以利用關聯交易來降低費用支出,增加收入來源。包括以關聯單位願意承擔其某項費用的方式減少公司本年期間費用,從而使本年利潤增加;或向關聯方出讓、出租資產來增加收益;向關聯方借款融資,降低財務費用。如廈新電子1998年中報將6080萬元廣告費列入長期待攤費用,從而使其中期每股收益達0.72元,以維持其高位股價,利於公司高價配股,然後在年末由集團公司承擔商標宣傳費用,股份公司只承擔產品宣傳費用,以此解決鉅額廣告費用掛帳的問題。商標宣傳費用和產品宣傳費用在廣告費用中的份額是可以任意分配的,誰多誰少自然憑公司的意思。不過,儘管透過這種手法使該公司當年每股收益達1.02元,終因有諸多減利因素不能長期勉強不反映,後經追溯調整,1998年度每股收益減少為0.88元,而1999年度更減少為0.108元。2000年中期,該公司即已淪入虧損的行列。
由於公司治理不規範,目前上市公司與大股東進行非正常交易操縱利潤,或者侵害股民利益的現象相當嚴重,對此,作為投資者,不能不有所提防。在當前國有股、法人股一股獨大的情況下,一般中小股民尚無力抵制不合理的關聯交易,但可以透過認真分析財務報表發現其貓膩所在,從而避開這類有風險和隱患的股票。如大股東鉅額欠債已成為很多上市公司面臨的嚴峻問題,除了長期不還,或宣佈破產、一筆購銷以外,更多的是採用將實物資產出售給上市公司的辦法來充抵債務。這些資產的“優良”程度令人擔憂,給上市公司經營帶來的影響更不容樂觀。如工益股份的大股東成都無縫鋼管有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