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4/4 頁)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NBA:最強3D,神級跑位!、
小寡婦翻身,受不了、
新還珠傳奇之風雲再起、
刀刀直播間、
鬥破蒼穹之星辰天命、
重生黛玉清仇錄、
第五人格:尋找感染源、
盜筆:被張麒麟暗戀?我是男的!、
殘夢遺傷、
伊萊克斯亡靈法神、
不準叫我氣球姐!、
【王俊凱】與你相遇真好、
大玩家:第一紀元、
網遊:開局SSS天賦,吞噬召喚、
博德之門3:從螺殼艦開始新生、
我在全息武俠遊戲裡成了邪神、
魔法辭條、
網遊:我的攻擊刀刀斬血百分之十、
遊戲吐槽、
江湖夜雨十年燈之劍膽琴心、
用一種其他的方式上語文課呢?就像我上美術課那樣?抱著這樣的想法,有一天,我給一個6歲孩子的班級上了一節語文課:〃司馬光砸缸〃……這篇課文目的是教人富於同情和智慧。
以前的老師一般先佈置預習,再讀課文,認讀生字,掌握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全這樣上。一輪下來,早把當初的目標忘到九霄雲外了,孩子的關注不再是同情、智慧,而是被一大堆知識性的東西佔有了,就不能到達那個目的。因為同情心、智慧不能教,緊要關頭處理危機的能力也不能教,只能培養。
這個培養的過程,就是要讓孩子成為主體,參與其中,自己想辦法,自己推匯出結果……這就是實體化的過程。
就是推導不出來也不重要,關鍵在於推導的過程。要是教的話,會出現什麼結果呢?記得小時候在學這篇課文時,老師不是在想著讓我們變得聰明,而是反覆地顯示司馬光有多聰明,所以上完這課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我老希望有一個小孩掉進缸裡,我好找一塊石頭把缸砸爛。這就是〃教〃的結果,這個結果說明了老師把智慧的培養也給模式化了,認為所有的東西都能透過〃教〃這樣的方式學會,認為小孩是個空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