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個結果說明了老師把智慧的培養也給模式化了,認為所有的東西都能透過〃教〃這樣的方式學會,認為小孩是個空罐子,連智慧這樣的東西也能往裡填,老師在上課時不給孩子任何智慧成長的機會。
模式化,會造成要是發生一件相同事件時可以生搬硬套,但當發生不同事件時就不知道該怎麼辦的結果。
▲虹橋▲書吧▲BOOK。▲
第29節:一、反思我們的價值觀(18)
雖然我想以全新的方式來上這課,但仍然很難完全擺脫傳統的影響,想到的只是希望孩子們能想到把缸砸爛,所以我拿著一塊瓦片走進了課堂,〃哐當〃扔在地上……
急中生愚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這種東西是可以打爛的。然後告訴他們〃缸〃的概念,因為現在的孩子一般都不知道〃缸〃是什麼東西。
接下來,我就把課文中的智慧點提出來作為刺激。我說今天要讓大家解決一個問題:你們6個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其中有一個掉進一個裝滿水的缸裡,你們所有的人都不會游泳,也不會潛水,必須在15分鐘之內把人救上來。接著,我講了為什麼要在15分鐘之內把人救上來的原因。
我問:誰有辦法?
孩子們一聽就炸開了,顧不上舉手就大喊大叫起來。我叫起一個男孩讓他先說,他說:可以找一架梯子伸進缸裡,讓他自己爬上來。
我說噢,停頓了一下,然後問:大家討論一下,這個辦法行不行?有的說找不到梯子怎麼辦?我說:假如旁邊正好有架梯子,你放進缸裡,他能自己爬上來嗎?多數孩子都點頭,堅信能爬上來。我問一個持不同意見的孩子:你為什麼認為爬不上來?他說:水一淹人就糊塗了。我朝著全班問:誰被水淹過?有幾個孩子舉起手來,我叫起一個講講被淹的感覺。他說上不來氣,使勁咳嗽,特別難受。於是我講了一個人掉進水的瞬間裡可能會出現哪種情況。在我講完後,全班便否定了這個方案。
這時有個孩子舉起手並大聲地說:我有一個辦法,我爺爺說,他年輕的時候放馬,拿根挽了扣的繩子一甩,就能套到馬的脖子上。我們用這種辦法把他套上來吧。
我說這個辦法似乎不錯,好,我們再來討論,行還是不行?有的說:我們誰也沒有套過馬,套不準落水的小朋友。有的說:小朋友在水底下,繩子扔進缸裡會浮在水的表面,根本套不到他的脖子。這時候開始發生爭論,有的說繩子在水裡能沉下去,有的說不能。我說:關於這個問題回去與你們的爸爸媽媽找找書,查一檢視,繩子在水裡有沒有浮力?是沉在水下呢,還是浮在表面?我們現在假定,第一,那個落水的小朋友在水裡肯定是胡亂撲騰的,他的頭、手、腳全在亂動,你把繩子扔進水裡,即使能夠沉得下去,也很難套上,是不是?要是運氣好,套到他的手上或者腳上,就說明還有點希望,要是套在脖子上,會出現什麼情形呢?有個孩子站起來說:會勒得上不來氣,會把那個小朋友勒死的。我說對。要是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還是不能達到救人的目的,大家還有什麼辦法?
人常說〃急中生智〃,他這是〃急中生愚〃。
〃智〃從哪裡來?從〃愚〃中來。即便是想出了最最蹩腳的辦法,也會刺激智慧的成長。
請把搶救寫成故事
這時候,孩子們急得呀不得了。有的說打〃110〃,但是這個辦法也被否決了,因為這需要很長時間,等〃110〃來早就超過15分鐘了。有的說快去喊爸爸媽媽,也被否決了,因為萬一找不著,時間也被延誤了。
由於所有的辦法都不能解救這個孩子,全班,所有孩子,都被激起了想方設法的熱情。因為時間關係,我不能讓每個孩子都把他們的辦法陳述一遍,更不能每種辦法都拿來討論,怎麼辦呢?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種方式,讓每個孩子有一個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機會。
這個時候我就說了:現在,請把你們救這個小朋友的過程寫下來,寫成故事,要寫得非常有趣。孩子們說:老師,我們不會寫字。的確,6歲的孩子大多不會寫字,或者只會寫很少的字。我說:那就寫拼音吧。他們說:拼音也不會寫。我說那就畫圈。孩子們一聽,哇的一聲大叫,拿起紙四面散開,一個個像煞有介事地寫了起來,那種快樂、享受,你要見了肯定會激動壞的。
圈圈來了大吃一圈
只一會兒就交上來了,我很認真地拿起第一篇〃文章〃,開始念:圈圈圈,圈圈圈圈圈……
孩子哈哈大笑,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