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只有一個噢的一聲,把頭低倒,結果所有的眼睛都盯著他看。他是新來的,第一天學畫。
有個孩子站起來,指著低頭的那個新生:
老師,他是那個和尚!
接吻是〃黃色〃的嗎
這以後,我們的孩子,只要是經過人體掃黃的,沒有誰會對裸體大驚小怪。這一關他們過了。
這對他們很重要。現在的早戀呀,青春期過分騷動呀等等,都與小時候沒過這關有關係。社會在飛速變化,這方面的資訊就像洪水一樣,躲是躲不過去的,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具有這方面的免疫功能。可是一些家長老是藏著壓著,以為這樣就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對於性方面的教育,一定要及早進行,不能等。而且,只能疏通不能堵截,就像大禹治水那樣。
比如接吻這樣的事……有一次課是看一部科幻片,看完了要畫連環畫。放著放著,兩個科學家相愛了,然後接吻了。孩子又都捂上眼睛說是〃黃色〃的。我馬上停下機子,來討論:接吻是不是〃黃色〃的?
我說:為什麼人類會有接吻這樣的動作?那是因為他們相愛了。我問他們:人們相愛是噁心的,還是不噁心的?是〃黃色〃的,還是不〃黃色〃的?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接吻是〃黃色〃的呢?比如說,一個女孩不願意,人家正在走路,你是個小夥子,衝上去就把人家摟過來,跟人家接吻,這個小夥子才是〃黃色〃的,是不是?如果這個女孩也愛這個小夥子,小夥子也愛這個女孩,見了面他們愛得不得了,握握手呀,說說話呀都不能解決問題,就必須互相摟著,接吻,只有用這樣的方式才能表達他們的愛,才能抒發他們的感情,這算不算〃黃色〃的呢?
孩子說:不是〃黃色〃的。我說既然小夥子與那個女孩因為愛情不是〃黃色〃的,為什麼剛才鏡頭中兩個人相愛、接吻就是〃黃色〃的呢?你們的爸爸媽媽是不是因為有了愛才結的婚?他們結了婚會不會接吻呢?孩子們說:肯定會。我說:對了,凡是人,只要相愛了,都可以接吻!接吻這件事,這就像餓了要吃飯、冷了要加衣裳一樣,是一種自然現象,是人類的一種需要,但是這種事只能等到成年以後才可以做。現在,教師宣佈:剛才鏡頭中的接吻不是〃黃色〃,我們可以看了!
再往後,要是看見接吻的鏡頭,我們的孩子就不會大驚小怪……
5?想象是人生命的跡象
一幅作品,在每個人心中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就是同一個人,每一次欣賞,結果都不一樣。這樣才算正常。
誰來評說
我們的課程總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匯入,第二個階段是表現,第三個階段是評價。其實,在匯入階段,也有一部分是在評畫,評大師的畫。誰來評說?孩子自己。老師只起組織作用。欣賞能力的培養包含兩個部分,一是評大師的畫,一是評孩子的畫。前面講的只是第一部分,評大師的畫,第二部分還沒有講。對於欣賞能力的培養來說,評自己的畫才是重頭戲。
將當天的作品貼到牆上,選擇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以這個問題作為參照,將畫的好的與畫的不好的貼到一起進行對比。
老師有沒有眼光、有沒有水平全在貼畫。有眼光就能貼好,沒有眼光就會貼得亂七八糟。
如果畫貼得很恰當,孩子的情緒就會立刻調動起來。如果這節課是純視覺的,就專門針對視覺,把視覺表現好的與視覺表現不好的貼在一起;如果這節課是表現思維的,我們就把思維表達完整的與不完整的貼在一起;如果這節課許多孩子把人畫得太小、空白的地方太大,我們就將那些大氣的、充滿畫面的畫與那些小裡小氣的畫貼在一起……貼好了,讓孩子上來評說。
←虹←橋←書←吧←。
第61節:二、怎樣提升孩子審美(9)
孩子眼裡的大雪
評說的辦法有很多,比如用點選的方式,人人上來打分,就是將自己認為的好畫用教鞭指一下,誰的畫被指的次數多誰就贏了,否則,便是輸了。
這有點像觀雪景,下雪了,孩子非常興奮,這種興奮的心情有點像我們評畫。雪花滿天飛揚,灑得到處都是。孩子的眼睛,有的盯著天空,有的盯著地上,有的看的是滿山遍野的景象,有的集中在洋洋灑灑的雪花,甚至只盯著某一朵小小的雪花……你看,雖然〃大雪〃只有一個,但在孩子的眼睛裡,卻有〃無數〃。每個孩子眼中的〃大雪〃都不一樣。
這就涉及現代藝術理論,一幅作品,在每個人心中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就是同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