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團隊精神,工作講方法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十章 精益求精的雷鋒
傑出人士和普通人之間差別很小,他們做的事情差不多,付出的努力程度也相差不大,唯一的區別是成功的人只比其他人多付出、多努力了那麼一點點,就像一盎司那樣微不足道,結果卻完全不同。(“多一盎司定律”)
一、雷鋒與日產汽車
日產汽車之所以能風靡全球,原因何在?在於他們先進的生產方式和全面的質量管理。在汽車的生產中,日本創造出了“精益生產方式”,就是用精益求精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來控制和管理汽車的設計開發、工程技術、採購、製造、貯運、銷售和售後服務的每一個環節,從而達到以最小的投入創造出最大價值的目的。這其中的每一個環節以及各環節之間的銜接都是經過精心籌劃和計算的。精益生產方式是國際汽車界對日本汽車生產管理方式的一種概括。
日本人創造的精益生產方式與雷鋒又有什麼聯絡呢?聯絡在於兩者所共同呈現出的那種精益求精的寶貴品質。雷鋒在業務上可以說是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在鞍鋼開推土機時,推土機剷煤時難免會帶進一點泥土,本來不算什麼。但雷鋒認為,煤裡摻進泥土會影響煉焦的質量,焦炭質量不好,就會影響鍊鋼。為此,他苦練落鏟技術,做到儘量把煤鏟淨,又不鏟進泥土。有時,鏟進了少量泥土,雷鋒就會下車把泥土挑乾淨。
在汽車連開車時,細心的雷鋒曾把行車路段的地形、地貌和路況以圖形和文字的形式標誌下來,形成了一份詳細的“道路特徵示意圖”。在上面,有代表河流、橋樑、急轉彎、土包、水溝、山嶺的各種符號和詳細的文字介紹。“發車下石碑山,經過水溝一條,土包一個,直角彎一個,到上石碑山。經橫道河,過水溝一條,經過一個急轉彎,過水溝兩條,到金花樓。過橋,過水溝一條,過橋,經過山道彎急,過橋,上大坡,到會源堡。拐直角一個,走山道(有急彎兩個),過木橋,到後興安堡。拐急彎一個,過水溝,拐急彎,過土包到大馬金莊。過橋兩座,土包一個,到小馬金莊。拐急彎,上撫順大嶺,過水溝一條,到撫順城。過鐵道拐急彎,過交通警兩個,經鐵橋,走轉盤,過交通警兩個,到撫順市(到火車站)。”
僅憑這些文字,我們也能感受到他對工作、對職責那種兢兢業業的態度和潛心鑽研、一絲不苟的作風。同樣是駕駛員,但雷鋒就是比別人多盡了一份心,多動了一些腦筋,所以他比別人做得更出色。雷鋒的這種品質與日本汽車業的“精益生產方式”之間不是精神相通的嗎?日產汽車憑藉精益求精的生產管理方式稱霸全球;而雷鋒也憑藉他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贏得了他的時代。馬爾洛赫寫過這麼一首小詩:
如果你不能做一棵青松屹立山巔,
就去做峽谷中一叢灌木——
但要做最好的灌木搖曳在溪邊;
如果你不能做參天大樹,
就做一棵矮樹樂而無怨。
如果你不能做一棵矮樹,
就去做一株小草,
把大地裝點得更加美麗;
如果你不能做一條大馬斯吉魚,
那就做一尾小鱸魚也好——
但要做最快樂的小鱸魚在水中游戲!
如果我們不能做船長,
那就做水手,
在這裡我們都有廣闊的空間。
如果你不能做大路,
那就做小路,
如果你不能做太陽,
那就做小星;
大小並非決定成敗的關鍵——
不管做什麼,
要做就要出類拔萃、精益求精。
二、雷鋒與Kaizen成本法
作為精益生產方式的核心內容之一,在成本的管理上,日本的汽車界創造了Kaizen成本法。源於日語的“Kaizen”,意指小的、連續的、漸進的改進,這一方法是指企業透過改進一系列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細節活動,如持續減少搬運等非增值活動、消除原材料浪費、改進操作程式、提高產品質量、縮短產品生產時間、不斷地激勵員工等,來降低成本,增加利潤。這種成本意識是企業長期保持成本優勢的基礎。正是憑著這種精細的精神,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日本汽車充斥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市場。
【日本人眼中的“小”】
記得有一本書叫《日本人眼中的“小”》。日本人很懂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