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士兵,在這項神經質性維度上得分越高。
這一輪篩選的結果,是從勇敢者中淘汰了9700名缺乏機警心計程車兵。最終被“錄取”的,只有300名精兵,他們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基甸與三百勇士”。
基甸選兵的標準,其實全是我們這裡所說的“職業性格”,基甸選兵也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記載的人格測量。
“一根筋”的應聘畢業生
兩年前,我曾幫助浙江一家民營製造企業招聘新員工。有一次,我帶著幾個助手參加了在浙江一所大學裡舉辦的招聘會。我不太喜歡坐在“攤位”前接待應聘者,而是在周圍逛來逛去,看看這裡的應聘情況。不一會兒,我注意到我的“攤位”前似乎發生了一些小爭執,就上前去看個究竟。原來,一位化學工藝專業的畢業生,為填寫簡歷上“家庭成員”一欄的稱呼,堅決拒絕我那位助手要求他在縱欄“家庭成員”、橫欄“關係”之間的空格上填寫“父親”、“母親”,而堅持要填寫“父子”、“母子”。這惹得我那位年輕的助手很不高興,但我知道,這位學生的填寫才是對的。
為什麼要了解職業性格?(4)
我一時對這位頭腦“一根筋”的小傢伙產生了興趣,就走前,很溫和地問他:“你想應聘的這家公司是浙江一家很優秀的企業,為了這麼一點小事,就跟前來招聘的人發生爭執,你覺得犯得著嗎?”
他顯然誤把我當他們學校裡的老師了,說:“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嘛!”
“我是說,為這樣的小對小錯,丟掉一個可能的機會,你就不對了。”
“老師,這樣一家對這麼明顯的錯誤都不願意改正的公司,會給人帶來機會嗎?”
小傢伙有點憨態,也固執得可以。我忍不住接過他的簡歷瞄了一眼,他應聘的崗位是質管部長助理。他那份乏善可陳的成績單,並沒有妨礙我省略了其他面試等程式立即在現場就錄用了他——我哪兒能那麼容易找到這樣一個連自己是不是被錄用都不在乎,卻對一點點的小錯也絕不放過、不惜跟人翻臉的質管部長助理?一個學業成績再好的人,如果他同時是個和稀泥的“老好人”,很可能是眼看著牛奶裡檢出了三聚氰胺,他僅僅為了不得罪人而放行,這樣的人適合做產品的質量檢驗工作嗎?而怕不怕得罪人,完全是性格問題,與水平、能力幾乎毫無關係。同樣,如果這位憨厚而固執的小夥子應聘的崗位是銷售員,我的選擇則是完全相反:立即淘汰———瞭解並尊重他人的需求、善於應變而不死板拘泥,是一個銷售人員的基本勝任素質。
真正成功的應聘,往往是由於你堅持了自己的性格“本色”,正如真正的職業成就不可能是在長期扭曲自己的性格中獲得的。我以為,人在職場,唯有因其固然,方能順任自然;唯有順任自然,才可成就斐然。而倘若完全不瞭解自己的職業性格,就無法知其“固然”了。
再次,你的性格與職業適應性,還關係到你進入一個組織之後是否真正能夠獲得屬於你的職業發展空間。
一個人在考慮是否進入某個組織之前,就應該對這個組織中的各種崗位特性、自己提升的可能性作一個認真地思考。天女散花或散發傳單一樣的投遞簡歷,並且恰好投中了,其實對你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因為,企業或諸如政府機關、軍隊、學校、醫院等各種組織,當考慮到人員晉升、調任的時候,職業性格與崗位的適應性,是肯定會給予充分考察的重要問題。
簡單地說,在你投出簡歷或前往應聘的時候,應該做到:
(1)再次審視一下自己的性格;
(2)將自己的性格與這個目標組織中的目標崗位聯絡起來,鄭重其事地自問一次:這裡有我的發展空間嗎?有多大的空間?
如若不然,你在這家單位的經歷,不可能太愉快。你與你所選擇就業的組織之間,如同從戀愛到結婚,試想,如果雙方都是領了結婚證之後,才發現當初實在是彼此看走了眼——只看到對方的實力與魅力,卻從沒好好琢磨一下過日子是不是合得來,眼見著今後的日子不是芝麻開花節節高,而是路越走越窄,前途越來越迷茫,這對雙方會有什麼結果?
我主持過一家公司董事長助理的公開選拔,報名競選的有6位年輕人,他們全都符合競選的基本條件。這家公司沒有采用類似於競選演講比口才、回答提問比機靈的方式,而是借鑑了類似於美國總統競選“電視辯論”的方式,而且將它運用到了極致——選擇了一些必須發生“正面交火”、當場評判得出輸贏的論題,輸就是輸,當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