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蜜,聽了難得一聞的佛法,因此氣色和潤,精神舒暢。
過了些時,阿閹世王問看門的侍衛:“父王現還活著嗎?”侍衛說:“王太后身塗l蜜,瓔絡盛漿,供上王食用。目連、富樓那從空而降為王說法,我們無法阻擋。”
阿閹世一聽大怒:“母親竟與賊王為伍,當然也是賊黨,沙門更是可惡,幻惑咒術使此惡王多曰不死。”於是拔劍而起,想殺害他的母親,此時幸而有月光和耆婆兩位聰明多智的臣子同時對王作禮;“大王。我看婆羅門教的毗陀論經上記載,從劫韌以來許多惡王為了貪求國位,殺害了自己的父王,這種事例有一萬八千多件。卻從來沒聽說過無道而殺害了自己的母親。大王如今要做這種傷天害理之事,是粗暴賤民的行為,有損我們貴族名聲,臣等實在不忍預聞,我們只好就此求去了。”兩位大臣說罷,以手按劍行禮而退。阿閹世驚怖惶懼地對耆霄婆說:“你不顧我了嗎?”耆婆說:“大王,千萬不要殺害您的母親。”阿閹世聽了,即刻懺悔求援,收起寶劍;不再殺害他的母親。對內宮下令:“將王太后閉置深宮,不準出來。”
韋提希被關在深宮,滿心憂愁,形神憔悴地向耆閹崛山對佛作禮:‘如來世尊,從前每逢我煩憂時,您總是差遣阿難來慰問我,如今我遭此厄難,無法親見您的德容,希望您能派遣目連和阿難來看看我。”祝禱完畢,淚下如雨,遙遙向佛作禮;頭還沒抬起,世尊在耆閹崛山已經知道了韋提希所動的心念,隨時差遣大目犍連和阿難乘空而往。釋迦也同時從耆閹崛山消逝,出現於深宮中。
韋提希禮拜完畢抬起頭,看見世尊釋迦牟尼佛坐在百寶蓮花中,身敢紫金色光,自連侍於左,阿難侍於右;釋梵護世諸天在虛空中普雨天花以為供養。韋提希一見世尊就取下寶珠等裝飾,五體投地悲泣道:“世尊,我前世造了什麼罪業,生下了這麼個不肖的兒子!世尊,又為什麼因緣竟和提婆達多牽扯上關係,希望世尊為我解說消除煩惱的大道,我如今只想求道,再不希罕這閻浮提濁惡世界的一切虛榮在這世界上,到處充滿了地獄、餓鬼、畜生等不善之類的行為,但願我未來聽不到惡聲,看不到惡人。我現在向您頂禮,衷心懺悔,希望您能讓我看到清淨佛土。”
世尊從眉間放出金色光輝,普照十方無量世界而後金光返至佛頂,化為金臺,廣大如須彌山,十方諸佛淨妙國土都普遍呈現其中。
眉間放光屬報身神通;頭頂放光屬法身神通;唇嘴放光屬化身神通。
從眉間放光還至頭頂,這是工夫境界,也可以謂 是自性功能;就密意而言,這些神通是生理功能的發 揮,只要我們身上的業力轉化,就可變化自如。中國的道家也早有“人身為一小宇宙”的看法。
現在讓我們瀏覽一下由釋迦心力的感召,在他身上所呈現出各方善行所造成的佛國世界。 有些佛國一跟望去全是琉璃珠寶,有些佛國漫無邊際的蓮花,有些佛國清華絕倫有如自在天有些佛國就像面光滑的鏡子,十方清淨國土都在其中呈現,如此無數無盡的莊嚴佛國都清晰的顯現。
韋提希一一觀覽之後對佛說:“世尊,這些佛國雖然處處都清靜光明,我卻最鐘意於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希望世尊能教我如何思維修持,如何得到正受,以便往生淨土。
“思惟”在禪宗而言就是“參”,參究無明煩惱、妄想雜念自何方來?往何處去?除去這些綿綿密密的雜思亂想,我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動念”和“無念”之間那恆常不變的“佛性”“真心”在哪裡?在我們身上,還是在我們心裡?如何悟入?如何保持?這一點在前面“禪、唯識、淨土”裡也曾約略提到,至於詳情以後將另作專題討論。
總之,般若智慧即由思惟修持而來。
()免費電子書下載
“思惟”在淨土宗而言就是“唸佛”。表面看來,唸佛和禪宗的思惟似乎是兩回事,因此數不清的淨土行者都以為一心一意的念著佛,把佛念來了,往生淨土就算了事。殊不知把佛唸到了眼前,佛還是佛,我還是我。殊不知往生極樂固是“往生”,往生娑簍小一樣是“往生”?殊不知往生琉璃宮殿後還有一段大事因緣。這一段和撣宗乃至其他各宗的最終極旨叫說毫無二致,究竟是什麼?講到第十四觀“上品上生”時,經文中會有明白的揭示。
和“思惟”(慧)同樣重要的是“正受”(定)。梵文:譯音為三昧,也就是禪定的意思。觀經玄義分曰:“言正受者,想心都息,緣慮並亡,三昧相應,名為正受。”一般人依文解意,提到人定,就想到不吃不喝,一閉眼再一睜跟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