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5 頁)
(十四)狗肉汁釀酒,大補。〔證〕
卷下
粟米
內容:陳者止痢,甚壓丹石熱。顆粒小者是。今人間多不識耳。其粱米粒粗大,隨色別之。南
方多 田種之。極易舂,粒細,香美,少虛怯。只為灰中種之,又不鋤治故也。得北田種之
,若不鋤之,即草翳死。若鋤之,即難舂。都由土地使然耳。但取好地,肥瘦得所由,熟犁
。又細鋤,即得滑實。〔嘉〕
卷下
秫米
內容:(一)其性平。能殺瘡疥毒熱。擁五臟氣,動風,不可常食。北人往往有種者,代米作
酒耳。〔嘉〕
(二)又,生搗和雞子白,敷毒腫良。〔嘉〕
(三)根∶煮作湯,洗風。〔嘉〕
(四)又,米一石,曲三升,和地黃一斤,茵陳蒿一斤,炙令黃,一依釀酒法。服之治
筋骨攣急。〔嘉〕
卷下
麥
內容:主輕身,補中。不動疾。〔嘉〕
卷下
粳米〈平〉
內容:(一)主益氣,止煩(止)洩。其赤則粒大而香,不禁水停。其黃綠即實中。〔嘉〕
(二)又,水漬有味,益人。都大新熟者,動氣。經再年者,亦發病。江南貯倉人皆多
收火稻。其火稻宜人,溫中益氣,補下元。燒之去芒。春舂米食之,即不發病耳。〔嘉〕
(三)倉粳米∶炊作乾飯食之,止痢。又補中益氣,堅筋骨,通血脈,起陽道。〔嘉·證
〕
(四)北人炊之於甕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臟六腑之氣。〔嘉·證〕
(五)久陳者,蒸作飯,和醋封毒腫,立瘥。〔嘉〕
(又,毒腫惡瘡∶久陳者,蒸作飯,和酢封腫上,立瘥。)〔證〕
(六)又,研服之,去卒心痛。〔嘉〕
(七)白粳米汁∶主心痛,止渴,斷熱毒痢。〔嘉〕
(八)若常食乾飯,令人熱中,唇口乾。不可和蒼耳食之,令人卒心痛,即急燒倉米灰,
和蜜漿服之,不爾即死。不可與馬肉同食之,發痼疾。〔嘉〕
(九)淮泗之間米多。京都、襄州土粳米亦香、堅實。又,諸處雖多,但充飢而已。〔
證〕
(十)性寒。擁諸經胳氣,使人四肢不收,昏昏饒睡。發風動氣,不可多食。〔心 〕
卷下
青粱米
內容:(一)以純苦酒一斗漬之,三日出,百蒸百曝,好裹藏之。遠行一餐,十日不飢。重
餐,四百九十日不飢。〔嘉〕
(二)又方,以米一斗,赤石脂三斤,合以水漬之,令足相淹。置於暖處二三日。上青
白衣,搗為丸,如李大。日服三丸,不飢。〔嘉〕
(三)謹按∶《靈寶五符經》中,白鮮米九蒸九曝,作辟穀糧。此文用青粱米,未見有
別出處。其米微寒,常作飯食之。澀於黃,如白米,體性相似。〔嘉〕
卷下
白粱米
內容:(一)患胃虛並嘔吐食及水者,用米汁二合,生薑汁一合,和服之。〔心·嘉〕
(二)性微寒。除胸膈中客熱,移易五臟氣,續筋骨。此北人長食者是,亦堪作粉。〔心 ·嘉〕
卷下
黍米〈寒〉
內容:(一)患鱉瘕者,以新熟赤黍米,淘取泔汁,生服一升,不過三兩度愈。〔嘉〕
(二)謹按∶性寒,有少毒。不堪久服,昏五臟,令人好睡。仙家重此。作酒最勝餘米。
〔嘉〕
(三)又,燒為灰,和油塗杖瘡,不作KT ,止痛。〔嘉〕
(四)不得與小兒食之,令兒不能行。若與小貓、犬食之,其腳便 曲,行不正。緩人
筋骨,絕血脈。〔心·嘉〕
(五)合葵菜食之,成痼疾。於黍米中藏幹脯通。《食禁》雲∶牛肉不得和黍米、白酒
食之,必生寸白蟲。〔證〕
(六)黍之莖穗∶人家用作提拂,以將掃地。食苦瓠毒,煮汁飲之即止。〔證〕
(七)又,破提掃煮取汁,浴之去浮腫。〔證〕
(八)又,和小豆煮汁,服之下小便。〔證〕
卷下
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