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感覺。另一方面,死本能則完成它們樸實的機能。快樂原則看來直接促進死亡本能,當然,它也監視外部的刺激,這種刺激被認為對兩種本能都是危險的。但是它特別監視那些內部刺激的增強。這些刺激使生活的任務複雜化。在這點上產生了無數現在還無法回答的其他問題。我們必須耐心地等待其他的研究方法和機會。只要我們一度遵循的道路無法通向更好的結果,我們就準備放棄它。只有那些期望科學來替代他們已經放棄的信條的“真正信仰者”才會認為研究者進一步發展自己的觀點甚至改變自己的觀點是一種錯誤。
此外,我們可以從一首詩得到科學知識進展緩慢的安慰:
我們不會飛翔,只能蹣跚前進;
聖經教導我們,蹣跚不是罪行。
(譯自1957年英文版)
節選自《弗洛伊德文集》,王嘉陵等譯,東方出版社,1997年版。
書包網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五講 Chu女的禁忌(1)
[奧地利]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著名的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主要著作有《性學三論》、《機智與無意識的關係》、《圖騰與禁忌》、《精神分析引論》、《快樂原則的彼岸》、《自我與本我》、《抑制、症狀與焦慮》、《文明及其不滿》等。
【編者按:本篇從精神分析學的角度論述了與Chu女禁忌有關的話題,是精神分析學科在人類Xing愛領域的經典之作。】
在原始民族的性生活中,有許多細節會使我們感到極為驚異。他們對Chu女(尚未有性經驗的女子)的態度,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知道,在我們生活的文明社會中,男人在追求女人時,對她是否是一個Chu女,總是十分關注的。這種觀念已經深深植根於我們心中,似乎是一種十分自然的和無須證明的事情,所以一旦被問到此事的原因對,便瞠目結舌,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其實,人們這種想全部佔有一個女人的願望,實乃一夫一妻製造成的一種習慣觀念,也是這種制度的本質所在。所以我們總是去要求女孩子婚前不得與其他男性發生關係,以免在她們心中留下不滅的回憶,這實際上只不過是將這種壟斷女人的行為延伸到過去的時間罷了。
按照上述觀點來推論女人愛情生活的某些特徵,就會發現,有些看上去好像是奇怪的現象,實則很正常。人們普遍看重Chu女見克拉夫特·伊賓《論性之臣服與被虐待症》。,這種態度是不無道理的。我們知道,環境和教育會造成一定的阻力,使少女處處小心留意,不去與男子發生關係,這就使得她們對愛慾的渴望受到阻止。所以一旦她衝破阻力,選擇了一個男人來滿足她的愛慾時,她便終身委付於他,對他信誓旦旦,不再與別的男人有如此深情了。由婚前的長期孤寂所造成的女人的這種“臣服”態度,十分有利於男人放縱地永遠佔有她,使她在婚後能抗拒外來的新印象和新誘惑。
()免費電子書下載
由克拉夫特·伊賓在1892年首先創立的“性之臣服”一詞,意思是指某些人一旦與別人發生了性關係,便對這個人產生了高度倚賴與順服的心理。這種“臣服”心理有時會達到極端程度,它會使人完全不能獨立自主,甚至情願為對方犧牲自己的最大利益。在我看來,想要使男女間的性關係維持長久,某種程度的依賴或臣服心理還是必要的,再者,為了維護文明的婚姻制度,對那些不時威脅著社會安定和現行婚姻體制的一夫多偶傾向進行壓制,就應當適當鼓勵這種性的臣服態度。
這種“性的臣服”態度究竟是怎樣造成的?克拉夫特·伊賓認為,這是由於“一個十分軟弱和多情善感的個性”愛上了一個十足地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的必然結果。但我們運用精神分析法研究的結果與此不符。很明顯,這裡的決定性因素不是別的,而是克服性阻力所需要的力量,換句話說,取決於這種阻力的突破是否靠一次的衝擊而達到。假如經過那“致命的一躍”之後,便完全改變了自己的受阻狀態;“臣服”態度便形成了。在這方面,女人要比男人更為多見。她們在性臣服方面要容易得多。但現代社會中的男人卻大為不同了,他們比往昔更容易陷入這種境況。男人為什麼會接受性物件的奴役?我們的研究證明,那是因為當他在面對某一個女人時,忽然發現自己竟能擺脫心理性陽痿的苦惱,從此之後,他便在她面前言聽計從,與她一直好下去。人類中有許許多多姻緣和悲劇的收場(有些似乎造成重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