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頁)
於一時之快的社會風氣了。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十三回 种師中殉國殺熊嶺 王總管城破顯精忠(6)
總之,宋從頭到尾窩囊到死,臨死還產生程朱理學這個中國古代最大的精神勝利法。明明軍事上打不過人家,非說自己在道德上比你高尚,好勉強找出一點比對手強的地方,滿足自己在心理上的虛榮。明明男人軟弱無能,怕家裡的女人抱怨,就給全體女人纏上小腳,徹底剝奪民族一半人口的任何反抗能力,遺害千年。
這好比一個農村的大地主的日子過得很不錯,天天還附庸風雅吟詩作畫的,家裡還有嬌妻美妾伺候著。但村子的旁邊有一群山寨強盜天天管他要保護費,而且越要越多。大地主組織自己的村民組成武裝,但是這些村民不給錢根本不賣命,給錢也不管用,大地主只好拼命壓榨佃戶,還和強盜簽了保護協議,定期給人家交錢,這樣大地主的日子過得還不錯。
風水輪流轉,另外一群新崛起的強盜打敗了原來的強盜,不僅僅要求大地主繼續交保護費,而且變本加厲,要霸佔大地主的全部家產和妻女,將大地主淪為奴隸。大地主沒有辦法,組織家丁跟新強盜玩兒命,但是根本打不過人家,大地主被新強盜逼到牆角急忙大喊:“我比你會掙錢,比你文明,比你會作詩,比你會畫畫,比你懂音樂,比你女人漂亮……”新強盜踩住他的脖子說:“比我再強,頂個鳥用,你不過是個多才多藝的奴才。”
宋朝所走的是一條捨棄武備建設而透過發展經濟實現富裕的道路。因此,“兵雖多而戰力弱,國雖富而兵不強”,自始至終受制於周邊少數民族政權。沒有強大的軍力做保障,無異於一條腿走路,無異於是把自己養肥了任人宰割。苟且偷生的朝廷要實現社會長期健康的發展和繁榮,談何容易?如果說秦亡於苛政,漢亡於戰亂,隋亡於兵役,唐亡於割據,那麼宋就亡於安逸。
再回到解救太原的戰況。种師中在文官許翰的壓力下只好改變原來的作戰計劃,被迫留下了輜重以及朝廷犒賞之物,輕裝出發,同時約定姚古、張灝兩軍分道俱進,在太原附近會師。老將姚古此時也受到諫議大夫楊時的彈劾,被指責貽誤戰機不敢出戰,楊時甚至認為要殺掉姚古以儆效尤。這些文人書生根本不知道戰場的實際情況,卻喜歡在朝廷上指手畫腳,用他們的生花妙筆寫出一大堆慷慨激昂而又毫無用處的文字。
面對宋軍的入援解圍,久歷戰事的銀術可從容不迫。憑藉險阻之地,他先以少量的部隊阻擊姚古,使姚古不能與种師中會師,然後在榆次以重兵阻擊种師中。不久,种師中部的前鋒抵達太原附近,由於一路上沒有遇到金軍抵抗,這員老將犯了麻痺大意疏於戒備的兵家大忌。
种師中接到探馬報告榆次方面有金兵襲來的訊息,誤以為這是金軍北歸的零散部隊,豈料卻是前來阻擊的金軍主力。宋軍倉猝應戰,以宋軍特有的神臂弓禦敵,穩住陣腳,五戰三勝,苦苦支撐,等待援軍的到達。
然而,懼敵怯戰的姚古部將焦安節謊報軍情,奏稱金軍主帥宗翰已經趕到,致使姚古、張灝兩軍逡巡不前,未能按照約定與种師中部會師。北宋軍隊的驕兵悍將向來具有不見賞銀不用力的作風,由於出征之前大量的朝廷犒賞之物沒有帶來,有功將士無法領取獎賞便紛紛散去。
种師中部被迫撤退到殺熊嶺,再次遭到金軍重兵圍攻,軍糧短缺、士氣低落的宋軍幾乎全軍潰散,身邊僅剩百餘親兵將士的种師中身中四創仍然裹傷力戰。左右親兵願意保護著他突圍出去,卻被老將軍嚴詞拒絕:“我是大將,為國捐軀是我的本分,豈能苟且偷生!你們趕快突圍吧!”部下為他的忠勇行為所感動,紛紛表示願意隨著种師中血戰到底。最終种師中為國捐軀,飲恨疆場,時年六十八歲。
第十三回 种師中殉國殺熊嶺 王總管城破顯精忠(7)
擊潰种師中部後,金軍主力從容回師,並在祁縣以東的盤陀擊潰姚古部,在交城擊潰張灝部。這樣,宋朝第二次救援太原的努力就這樣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失敗了。事後,謊報軍情導致姚古不能救援种師中的焦安節被處斬,姚古則被貶官於廣州。
种師中救援太原的大軍中,有一員名叫楊志的大將,作為“招安巨寇”,他曾在大宋宣和四年跟從童貫徵遼,擔任先鋒。在救援太原時,楊志兵敗於山西盂縣,不知所終,大抵不是隨敗兵潰散就是陣亡於亂軍之中。《水滸傳》第十二回中楊志說:“灑家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這一點史無可考,但這位救援太原的楊志,可能就是小說《水滸傳》中“青面獸”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