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處銷聲匿跡。在巴黎法國國立圖書館的東方寫本部,我終於從裝訂成冊的**史料抄本中,找出葉門拉士魯王朝(1229-1454)蘇丹馬立克?扎希爾時代的*文件案,發現了中國瓷器的行蹤。那是一份關於鄭和艦隊三次造訪拉士魯王朝阿丹港的重要史料,寫本編號為巴黎*語手稿第4609號(MSParis ,)。
寫本年代分別為明成祖永樂十六年(1418年12月30日)、永樂二十年(1423年1月31日)以及明宣宗宣德七年(1482年2月28日)。在回曆826年(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2月18日的中國使者到塔伊茨會見拉士魯克國王的檔案中有如下記載:“我君主馬立克納綏爾接到中國國王的使者乘坐的帆船到來的報告。使者帶來了國王可汗送給我君主馬立克?納綏爾的上好禮物。我君主敕令格底吉麥魯丁?本?伊斯哈格和中國國王的使者——宦官一道從阿丹港來(塔伊茨)蘇丹這裡。他們帶了以下這些禮物:奢侈品、麝香鹿、麝香(貓)製品、彩色珍珠、中國產的香水、高階中國陶瓷、衣服、坐墊、新奇的蚊帳、高階香木以及陶器等。蘇丹敕令軍隊迎接使者和埃米爾。時唯回曆826年2月18日,星期日的事情……”
馬歡在《瀛涯勝覽》阿丹條提到永樂十九年出訪阿丹是“正使太監李”和“分內官周”。據考證,這兩個人就是長樂南山寺所立《天妃之神靈應記》碑提到的“李興”和“周滿”。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章 青花(3)
大明船隊在阿位伯各國受到熱情的款待。阿丹國王甚至頒佈了一道命令,要求只有擁有珍寶的人,才有資格與大明帝國的使臣進行貿易。於是,鄭和船隊用他們攜帶的青花瓷器、檀香木、胡椒,交換阿丹國的貓眼石、紅寶石、大型珍珠、珊瑚、琥珀等珠寶以及一些珍禽異獸。此外,蘇丹還敬獻了一些特殊的禮品:兩條珠寶鑲嵌的金帶、一頂鑲有珍珠和寶石的金帽、兩支號角,以及嵌刻在金葉上獻給大明皇帝的一封特殊的表文。
鄭和的航行在葉門的阿丹(今亞丁)並未終止。1417年,明宣宗命鄭和第五次出航(1417-1419),目的是送東非麻林迪(Malindi)使節歸國,同時還派分遣隊北上*半島的阿丹和天方(今麥加)。鄭和最後一次航海抵達波斯灣的霍爾木茲港,而分遣艦隊則重返阿丹和天方。
當我們認為紅海是鄭和船隊到達的最遠端的時候,散碎的青花又在更遠的地方現身,如同隻言片語,透露了關於六百年前那隻船隊的若干訊息。除了阿曼的蘇哈爾城堡、葉門的亞丁、巴林的卡拉託林清真寺遺址等處以外,非洲的索馬利亞、肯亞、坦尚尼亞、莫三比克、馬達加斯加,甚至南非的宮殿和古墓遺址中,都有大量明朝永樂年間的青花出土。我在《鄭和航海圖》中尋找青花的蹤跡,但是青花的活動範圍,已經超出了《鄭和航海圖》的描述。任何歷史記錄都具有有限性。這使得關於那隻船隊的傳說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青花並沒有因為鄭和的離去而駐足不前。16世紀,奧斯曼帝國大舉入侵埃及,結束了麥木魯克王朝對中東地區將近300年的統治。那些來自中國的瓷器,身份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此時它們已不是商品,而是作為戰利品,隨同麥木魯克王宮內積累了數百年的國寶一道,被奧斯曼軍隊洗劫一空,運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布林。
四
是什麼因素決定了中國的船隊的航向?他們為什麼從一開始就決定向西,向日落的方向行進,而不是循著日出的方向,駛向茫漠的太平洋深處?顯然,這並非鄭和個人的決定,甚至並非朱棣的決定,他們的先人早已為他們選擇好的路線。從公元138年張騫出使西域,中國人就開始尋找向西的路徑,而這條海上絲綢之路,在鄭和之前,至少已經存在了一千年。*旅行家馬斯歐?迪曾說:“5世紀上半葉,在兩河流域,從幼發拉底河向上游出發到古巴比倫西南的城市希拉,經常會發現有中國的船隻停泊在希拉城的房屋前面。”對於中國人來說,東方是大地的盡頭,而西方卻深不可測。戰爭與商業,不僅使歐亞大陸上的居民們彼此相識,而且培養了他們的空間感,使他們混沌的地理意識變得日益清晰和準確。他們在各自的地圖上標出了對方的位置,並且小心翼翼地尋找著彼此間的連線。
大海不僅暗藏殺機,而且抹殺了人們的方向感。但在海上透過的旅人卻絡繹不絕。著名的辛巴達,就是乘坐縫合木船,透過這條起伏不定的道路,在廣州登上中國的海岸。如果被朱棣推翻的皇帝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